天空密码

2025-05-0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74年,足够一棵梧桐树苗成长为遮蔽天空的苍翠。当中国航空工业的根系在时光里不断延展,我总能在叶片间看见父亲掌心里的茧、母亲手套上的冰霜,以及我手中那弯曲的金属导管。我想,这就是属于我们一家三口的“天空密码”。

1992年的陕飞,尚处于转型期间的困难时期,推土机碾过结霜的荒草,父亲攥着电力图纸走进工地……后来的很多年里,父亲常常在除夕夜的电话里说起那些年的昼夜:为抢在冻土融化前完成地基浇筑,他们用棉被裹着混黏土保温;为给总装车间调试电力系统,他曾连续七十二小时盯着示波器,直到瞳孔里映出跳动的波形。三十多年过去了,父亲曾无数次路过他参与建设过的厂房,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望着厂房里的灯火,感受新的全自动生产线投下的蓝色光晕,想象着那些被放进保险柜里的泛黄的招投标文件,那一张张褶皱里,藏着陕飞从困难到强大的能源动力。

记得母亲接手供暖系统的那一年,我还在厂办的幼儿园里叠着纸飞机。某个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深夜里,因为露天热力管道突然破裂,蒸汽顿时冲了出来,仿佛一只受伤的巨兽嘶吼起来。母亲裹着棉服冲进冰雾,手指被冻得黏在了阀门上……可在后来对我的讲述中,她却只记得念叨着“机器需要呼吸,人更需要温暖”。是呀,供水管路是工厂的毛细血管,供暖系统是流淌的热血,而那些年由她绘制的管路图如今已变成了供暖管路的实物,至今为我们传送着温暖。

去年的夏天,当我穿着深蓝色工装,站在数控导管弯曲机前才发现,那些教科书上的力学公式,竟然会化作手中一根根铝管的弧度。我戴着护目镜,凝视着那些精密的焊缝,在“精雕细琢”中,确保手中的每根导管弯曲半径误差不超过0.2毫米,经得起数道工序的检测。就在这座父亲曾参与建设的厂房、母亲曾维护过的管道暖流中,我仿佛在恍惚中看到了父亲在工地上建设时焊接钢结构的璀璨火花,听见了二十年前母亲检修水泵时榔头的阵阵敲击声。

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抬眼望向总装车间外,那些新栽的梧桐已经亭亭如盖。如今,父亲的白发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母亲翻出了整整十三本检修笔记,而我,则刚刚亲手完成交付了1001根合格的导管。听着耳边运9飞机启动发动机的轰鸣声,看着其跑道尽头腾空而起的那一个瞬间,两代人守护的温度、电流与曲线,正在钢铁的羽翼中静静流淌着,这或许就是航空人对祖国航空事业最深情的告白。(️向兴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