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消失”背后,青衣美人遇影视寒冬,35岁她如何突围?
在这两年娱乐圈的“低调派”中,李沁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回顾前些年,她在《庆余年2》中的表现,明明还是那个拿着鸡腿、扮演“林婉儿”的形象,可是今年春天,她却鲜少出现在热搜上,甚至综艺节目里也难见她的身影。
看到同期的小花们有的在红毯上大放异彩,有的则通过热门剧集霸屏,粉丝们难免会产生疑问:“沁姐是不是要转型幕后了?还是在蓄力准备什么大招?”别急,结合最近的动向,我们不妨聊聊这个“佛系美人”的现状。
虽然李沁的新剧《一笑随歌》预告片刚刚发布,迅速引发了热议,尤其是她一袭红衣,搭弓射箭的英姿瞬间刷屏,展现出的飒爽气质和眼神,也让人眼前一亮。这与她在《楚乔传》中的“元淳公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告片里,她与陈哲远上演的“敌对转相爱”戏码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许多网友直呼“终于等到古装沁了”。
然而,谈到李沁的“女主运”,就不得不感慨了。去年,她在《追风者》里饰演双面特工“沈近真”,从优雅的留洋千金到冷酷的 rooftop 狙击高手,演技堪称亮眼。她的两场爆发性哭戏更是“教科书级”的演绎,连合作过的肖战都夸她“敢于跳出舒适区”。然而即便如此,这部剧播出时却被吐槽“男主光环盖过女主”,全剧话题几乎都围绕王一博的转型展开,李沁的表现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再看去年,李沁主演的《七夜雪》在开播前原本备受期待,她的“薛紫夜”一角也被称为“天选”,但剧中的厚重妆容、拖沓的剧情以及特效上的不足,都让这部剧口碑不佳,甚至有不少原著粉批评她“毁了角色”。虽然她是一番女主,但播出后,观众对她的古装造型只是“美则美矣”的简单感叹,反而引发了她这些年饰演“镶边女主”角色的争议——无论是《庆余年》中的“林婉儿”,还是《狼殿下》里的抢风头,她始终未能有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大女主代表作”。
那么,为什么李沁主演的剧总是徘徊在“爆款的边缘”?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原因还是挺清晰的。首先,她的“角色标签”似乎过于固定。虽然她尝试过多种不同的角色,但观众提到她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清冷美人”和“虐心专业户”。就像《七夜雪》中,她饰演的是江湖侠女,然而她身上那股温婉的气质,明显与角色的飒爽气质不符,导致一部分观众产生了“出戏”的感觉。
与同期的白鹿、谭松韵等人相比,李沁的角色类型虽然广泛,但缺少一种让人一眼认出的“专属标签”。此外,她的运气似乎也稍微差了一点。去年,《追风者》与众多谍战剧同档期播出,而宣传期又碰上了王一博的“争议事件”,导致该剧的讨论度被拉低;而《一笑随歌》虽然预告片表现出色,但古装剧市场已经相当饱和,能否突破重围,还需要看正片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李沁本人始终保持低调,很少参与综艺节目或者炒作话题,甚至连红毯造型都很少登上热搜。对于一个身处“流量至上”的时代的演员来说,这样的“佛系”态度,显然减少了她作品的破圈机会。
另外,观众对于李沁的演技期待也发生了变化。早年,她凭借《楚乔传》中的“黑化哭戏”大放异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演技也遭遇了一些质疑。在一些近年的作品中,她的表演被认为有些程式化,常用的表情和动作重复过多,缺少新鲜感。比如在《七夜雪》中,她的情绪爆发戏份被批评“全靠配音撑场面”。
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中,李沁似乎一直面临着一种“不上不下”的困境。她虽然有不差的资源,和一线演员搭戏,也多次登上央视春晚,位置稳稳地处于二线明星的行列,但就是缺少一部能打破束缚的代表作和奖项背书。相比之下,白鹿、赵丽颖等后辈通过成功的转型和高话题度作品,迅速打开了自己在娱乐圈的局面。
李沁的处境也与“35岁女演员”面临的尴尬现实息息相关。虽然她如今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出演古装女主角容易被觉得“违和”,而转型为青衣演员又缺少足够的硬核正剧支撑,可能很难在口碑上有所突破。
尽管如此,李沁的优势依旧显而易见:她的颜值依旧抗打,台词功底扎实,戏路也很广泛。只要能够遇到一个“非她不可”的角色,完全有可能逆袭成功,就像赵丽颖凭《花千骨》实现了逆风翻盘。至于是否能够“红”,也许她自己并不太在意。正如她曾说的那样,“演员最终要靠作品说话”,与其在流量的漩涡中打转,不如专心打磨演技,谁知道下一个让观众惊艳的角色,就会出现在她的下一部剧里呢?
对于李沁来说,低调并非错,唯一欠缺的,可能只是那股“破局的野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