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金254亿美元近29万全球客商涌入第137届广交会收官
当全球贸易还在疫情阴霾中挣扎时,中国广州却上演了这样一幕:单日最高接待300人次的服务机器人展台前,印度客商Singh挤在人群里,举着手机拍摄机械臂泡茶的画面。这位常驻迪拜的“老广交”在展会最后一天,成功抢购到心仪的智能箱包。
5月5日落幕的第137届广交会,用254.4亿美元现场意向成交额和28.89万境外客商到会量,交出了疫情后最硬核的外贸成绩单。这份数据不仅刷新历史纪录,更藏着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密码。
展馆里最热闹的服务机器人专区,46家企业带来的500多款产品覆盖60个细分领域。从会调鸡尾酒的机械臂到能爬楼梯的送货机器人,日均300人次的接待量让参展商直呼“比春运还忙”。广东某机器人公司副总裁段峰透露,韩国客商对教育类智能装备格外青睐,中东客户则盯着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这种火热并非偶然。全球产业链正从“哪里便宜去哪”转向“哪里靠谱去哪”,中国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加拿大采购商马可莱拉坦言:“中国供应商会调动所有资源促成合作,这种确定性在动荡的贸易环境中就是黄金。”
在玩具展区,喀麦隆客商Ghislaine抱着刚买的遥控汽车笑得合不拢嘴。这款定价400元人民币的产品,将在非洲市场以3倍价格热销。东莞玩具商刘树平指着账本说:“美国客户明知有关税壁垒也要下单,因为中国玩具的性价比无人能敌。”
数据印证着现场的火爆:102万件创新产品中,智能玩具同比增长45%;绿色低碳产品展位咨询量激增60%。广交会设计创新奖展厅里,147件获奖产品吸引4万人次打卡,相当于每分钟就有5人驻足。
闭幕式当天,广州某皮具公司董事长项志电的手机响个不停。“接下来一周要接待20多批客户,都是带着设计图来定制专属产品的。”这种“客供设计 中国智造”的模式,让传统箱包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
这种转变正在各行业蔓延。湖州交易团带来的627个展位中,可折叠遮阳摇椅、防水热压包等创新设计产品,让沙特客商当场签下百万订单。智能家居展区里,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宠物笼日均成交30单,印证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方案”的跨越。
数字背后藏着更深的逻辑:64.9%的采购商来自“一带一路”国家,24.1%的金砖国家客商增幅,折射出全球贸易重心东移的趋势。俄罗斯展团的智能机床、泰国展团的环保建材,通过广交会这个超级接口,正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双向流动创造着新机遇。土耳其家电企业通过展会找到长三角代工厂,巴西咖啡商借助中国电商打通线上渠道。正如广交会新闻中心主任周善青所言:“当欧美还在讨论‘去风险化’时,新兴市场已用真金白银投票。”
夜幕降临时,琶洲展馆的灯光渐次熄灭,但全球买手们的订货系统依然在线运转。线上平台52万境外采购商的访问记录,365天不间断的贸易配对,让这个67岁的老牌展会焕发新生。10月15日,第138届广交会将再次开启,这场永不落幕的贸易盛宴,正在重塑后疫情时代的商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