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伏材料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2025-05-0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型光伏材料的研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光伏产业格局。近年来,钙钛矿材料与晶硅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行业焦点,多项突破性成果为光伏发电效能提升与成本优化开辟了新路径。

钙钛矿材料凭借其理论极限效率达33%的潜力,成为全球光伏领域竞相攻克的技术高地。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光电转换效率达32.5%的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同类电池的效率纪录,更通过添加长链烷基胺优化结晶过程,解决了钙钛矿薄膜均匀性差、晶体质量不稳定等长期制约产业化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工程材料研究院团队研制的1.50电子伏特单结钙钛矿电池效率突破26.2%,超越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纪录,标志着我国在钙钛矿材料研发领域已跻身国际第一梯队。这些突破为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其发电成本低、光电转化效率高的特性,使其在光伏大基地、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在晶硅技术领域,N型电池的迭代升级持续推动光伏效率提升。2024年,N型TOPCon电池市占率已达70%,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80%。该技术通过激光辅助烧结、半片钝化等工艺优化,量产转换效率已达24%-25%,较传统P型电池效率优势扩大至2个百分点以上。与此同时,BC电池与HJT技术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TBC(TOPCon+BC)与HBC(HJT+BC)等叠层技术路径的探索,为电池效率突破28%提供了可能。这一技术融合趋势模糊了原有阵营界限,推动企业从单一技术路线竞争转向综合技术能力比拼。

新型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亦加速推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光伏边框与支架领域的应用,为组件轻量化与极端环境适应性提供了解决方案。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与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GRPU)凭借耐腐蚀、高强度、低膨胀系数等特性,在海上光伏、工商业分布式项目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中,GRPU边框的碳排放指标仅为传统边框的12%,契合欧盟碳关税政策要求,有望成为光伏组件出口的重要竞争力。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光伏产业链正经历深度重构。随着N型电池对P型电池的替代加速,以及钙钛矿叠层电池逐步迈入量产阶段,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这一进程不仅依赖于材料研发的持续突破,更需产业链上下游在设备国产化、制造工艺优化、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的协同创新。未来,光伏产业将围绕效率、成本、可靠性三大核心指标展开新一轮技术竞赛,而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无疑将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