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造梦
本报记者 詹 媛
空气炮轰鸣,纸张在折叠间演绎拓扑奇迹,电磁舞台上的神奇静电让观众“怒发冲冠”……“五一”假期,中国科技馆化身奇幻秘境。
在主展厅“创客空间”,一群大小朋友研究“花时钟”破译植物的生物钟密码,另一群人则变成“昆虫分类大师”,手持放大镜试图从翅脉纹路中解读昆虫演化。
华夏科技学堂里,正在进行的“景泰蓝制作技艺体验”活动,“上演”着金属与釉彩的千年对话。“5月3日有草编体验,以红军草鞋为‘媒’演绎长征精神密码,4日至5日有良渚玉器琢制活动,揭秘新石器时代的‘微雕’……”中国科技馆工作人员郑蓓蓓说,每件非遗作品背后,都闪耀着古代匠人的科学智慧。
“快!要开始了!”一群中学生急匆匆地冲往观影厅,原来这里正在举办《黑域奇迹》宇宙探秘沙龙。
“没有光、缺氧、几乎无水的岩石裂隙中,却暗藏着一个隐秘的‘地下王国’——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繁衍不息……”观看这部探索生命起源的影片,学生们安静下来,目光被引向地壳深处的那些生命奇迹。
一部科学电影结束,意犹未尽?“别急,还有14个国家的50部科学电影等着大家‘点单’呢!”郑蓓蓓说。
线下活动精彩纷呈,线上也开启了科普智慧漫游——5月3日有《科学方法特训营创想说》,解锁想法照进现实的通关密码;5月4日有《北辰对话》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探讨年轻人对于创新、科技、未来的积极态度。
“这里既是实验室,也是造梦工厂。”看着自家孩子兴味盎然地制作景泰蓝工艺品,来中国科技馆参观的张莹有了一个愿望:“希望这些好奇时刻,能成为他们改变世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