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哲睿,要做世界的“康多多”

2025-05-0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本报记者 曲静

这是一台全球范围内首次使用国产手术机器人进行三地远程控制的手术。在5G+固网远程模式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海南省中医院联合,成功为72岁患者开展了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这台手术中使用的手术机器人,就是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康多机器人。康多机器人已在15个国家实现商业化落地,并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美国IDEA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三项国际设计大奖。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浪潮中,全国各地纷纷布局具身智能新赛道。而崛起于黑龙江的思哲睿,早已深耕该领域10余年,创造多项行业第一。

“中国达芬奇”在这里诞生

“机器人学与医学结合,创造智能医疗设备新技术,造福人民”“国之康 多智造”“中国达芬奇 在这里诞生”……这是蔡鹤皋、郭应禄、邓宗全等院士对思哲睿的寄语。

在全球医疗科技领域,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自2000年面世以来,长期占据着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垄断地位。那么,对标达芬奇的这家龙江“智造”企业是如何诞生的?

思哲睿董事长杜志江1991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在本校机器人研究所读研,其后一直埋首于手术机器人的研发。

2009年,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的杜志江,带领团队投身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2011年,开发了国内第一台可全流程完成动物实验的腔镜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辅助可以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是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朝阳产业。”杜志江说,但以达芬奇为主导的国外的手术机器人价格高昂,且配套耗材及年维护费用高,无法实现普惠。

做“中国的达芬奇”——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才优势,2013年杜志江在哈尔滨创办了思哲睿,开始了医用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今,思哲睿研发的核心产品康多机器人在临床结果上已经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旗鼓相当,而其终端手术费用约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40%~60%,被广泛认为是强有力的“达芬奇挑战者”。

商业化探索成功起步

2013年,公司成立;2016年,产品样机研制成功;2018年,开始人体临床试验,完成全球首例5G+远程腔镜机器人手术;2025年,思哲睿研发及生产制造中心奠基;2022年,公司首款康多机器人获NMPA批准上市;2023年,康多机器人实现首台商业化装机,并通过A股科创板上市委审批;2024年,康多机器人SR1500、SR2000获NMPA批准上市,康多机器人成功出海……

“为医生打造智能手术工具,为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方案,让各类外科手术更精准、更便捷”,回顾企业10余年的发展历程,杜志江用“第一个吃螃蟹”来形容。

全球首例5G条件下远程手术实验、全球首例三控制台三地互联术中多点远程会诊教学手术、国内首例国产机器人肾盂成形术、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腹壁疝TES手术,国内首例国产机器人左半结肠切除术……

从实验室转战创业战场,既面临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挑战,更是从零开始的商业化探索。十年辛苦不寻常,杜志江及团队创造了一系列的首例、首创、首次。

一流企业做标准,作为第一个参与制订腔镜手术国际标准的中国技术专家,杜志江及其团队一直专注于智能医疗机器人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如今,公司拥有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体系,500多项知识产权,参与制定10余项国际国内标准,构建了涵盖胸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和人工耳蜗等专科手术机器人的产品矩阵。

龙江“智造”走向国际

在4月8日举办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上,思哲睿携旗下明星产品——康多机器人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亮相,成为海内外客户关注的焦点。该系统荣获三项全球工业设计大奖,兼具前沿技术与卓越人机工学,展现出国产高端腔镜手术机器人在技术创新与临床落地方面的强劲实力。不少来自欧洲、东南亚、中亚等国的医疗专家与经销商代表亲自体验“试驾”设备,详细了解其核心技术参数。多位国际临床专家对系统支持交互界面、术中导航、触屏批注等功能高度赞赏,并就区域注册、市场渠道建设、联合培训体系等方面与思哲睿智能医疗团队展开深入洽谈。

凭借强大的技术性能和国际市场适配能力,康多机器人展现出良好的全球化发展前景。在国际化征程上,已在全球15个国家实现商业化落地,累计订单量超40台,商业化单个医院年最大手术量突破2000例,康多机器人几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忙碌的手术机器人。

“不做中国的达芬奇,要做世界的康多多”,这是思哲睿员工间相传的口号。杜志江表示:“思哲睿将坚持自主研发,引领国产创新,不断拓展手术机器人应用场景,让顶尖医疗触手可及,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在行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