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将建成7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推动制造业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2025年力争完成规上工业企业评估全覆盖
●推动2000家工业规上企业智改数转提档升级
●建成7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6个5G工厂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93%、68%
●推动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星级上云企业,争创10个国家级示范标杆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制造业生态。以“智改数转”为核心的智能升级,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更是抢占技术制高点、实现全链协同的关键引擎。记者2日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成都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2025年工作要点》已于近日印发。
全年争创10个国家级示范标杆
《工作要点》明确,2025年,力争完成规上工业企业评估全覆盖,推动2000家工业规上企业智改数转提档升级,建成7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6个5G工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93%、68%,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星级上云企业,全年争创10个国家级示范标杆。
2024年,成都成功成为国家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推动成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制造业向“新”动力。
在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库房内,数百个钢结构货架一字排开,堆满零部件。“设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零部件大约有16万种,管控难度非常大。如今,只需要手机扫描原材料上的二维码,就能显示出这批原材料的仓库名称、仓库编号、分拣单号、库存总量、出库及入库等信息。每台即将出口的压缩机上都贴了二维码标签,可在全球实现售后信息追溯。管理这些海量产品信息的‘大脑’,正是数字金星工业互联网平台。”金星集团数字运营总监樊萍向记者介绍了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的降本增效成果。
“智改数转正成为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面向未来的有力抓手。”据成都巴莫科技智能制造部主任工程师周爽介绍,经过多年积淀,2023年至今,公司以构建的AI算法中台为支撑,持续推动基地智能水平提升。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通过三维可视化管控,可以实时展现生产现场实景,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沉浸式管理与远程监控。通过AI算法中心调度,实现物料流转的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覆盖收料、搬运、投料、下包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车间的搬运效率……通过六化融合,公司加工成本降低33.2%、单吨工时下降22.7%。
已建成283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智改数转已成为成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砝码。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都紧扣“智改数转”战略主线,创新构建“企业点状突破、产业链式升级、生态圈层重构”的立体化转型体系。
该负责人谈道,2024年,成都获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个实数融合标杆案例、3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入选工信部示范名录。目前,已累计建成283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逐步形成“雁阵式”转型梯队,创新打造了“标杆引领+全域诊断+政策护航”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推动产业走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丰富的要素支撑。
近日举行的智汇蓉城·赋能智造——成都制造业智能升级对接会上,首发的《成都市制造业智改数转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场景清单》聚焦“小快轻准”解决方案,靶向解决企业在生产流程、管理效率、绿色制造三大领域的痛点,为“双试点”标杆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指引。会上还同期启动建设“成都市制造业智改数转人才资源池”,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协同平台,着力破解转型过程中的人才供需错配难题。(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