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人形机器人新赛道正积蓄澎湃动能

2025-05-0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人形机器人,是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又一颠覆性产品。

2022年,特斯拉重启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行业为之一振。今年1月,马斯克透露,特斯拉计划在今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若进展顺利,明年产量将达5万至10万台。

国内,在政策端,工信部已于2023年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在行业端,小米、华为等科技公司,比亚迪、广汽、奇瑞等车企,以及大批制造业龙头已入局人形机器人。据业内统计,去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形成了27.6亿元的产值,今年这一数字还有望翻倍,到2030年或突破千亿元。业内几乎没有争议,人形机器人是万亿级的产业,当下已处在爆发前夜。

习近平总书记4月29日调研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令沪上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创业者振奋不已,这份精神鼓舞正化作不倦不灭的创新伟力——政策引领夯实底座、企业竞逐技术高地、产业链条加速耦合,上海在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上,正积蓄着引领全国的澎湃动能。

️智元机器人——

4月30日上午,回忆起4月29日向总书记汇报的时刻,“稚晖君”彭志辉仍难掩兴奋。

身为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在“模速空间”具身智能展区,向总书记介绍了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具身智能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发展情况。“人形机器人是未来最有希望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物理形态,也是这两年国际科技领域竞争的热点。智元机器人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创新,让机器人拥有了‘大脑’,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自立自强,还带动了零部件产业链能力的提升。生产从实验室手工生产升级为工厂规模化量产,整体降本提效明显。”

彭志辉以关节技术举例,关节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相比于两年前,其峰值性能提升了一倍,国产化率达100%,灵巧手也从11个自由度提升到20个自由度,能模仿人手的高级运动功能,具备初步感知能力。

据他介绍,具身智能正在全面重构人机协同的交互和作业范式,当前已在柔性制造、交互服务、科研教学、特种替身、仓储物流等场景实现小规模商业落地,预计3年内还将催生康养陪伴、商业服务等十余个新兴细分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基础硬件—垂直场景—生态服务”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钛虎机器人——

不久前北京亦庄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来自上海的钛虎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T170参赛。T170身高1.7米、自重48公斤,具备单手5公斤负载能力。当测试员对T170施加推搡等外部干扰时,它能迅速恢复平稳状态。

目前,钛虎的一体化关节产品的核心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高性能电机技术的空白,已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各类作业机器人、防水防爆和航空航天等下游场景。

钛虎创始人之一易港,是“95后”新生代力量。易港说:“习总书记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这让我们非常激动。现在,正是我们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我们一定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跑好历史的接力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国地中心——

今年初,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沪启用,首期已部署超百台异构机器人,来自智元、傅利叶、开普勒等近10家机器人公司。该训练场的深远意义,在于实现人形机器人数据的规模化收集和生产,为开发一个通用型机器人基础模型提供关键支撑。据透露,今年,训练场有望沉淀下1000万条数据,从而形成业内规模领先的异构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成为支撑机器人基础模型进化的高质量语料。

该训练场坐落于张江模力社区,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国地中心”)搭建。国地中心是上海市与工信部共建的人形机器人领域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心总经理许彬认为,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已真切影响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现在要写作、要查询、要整理思路,我们求助于Deepseek、ChatGPT,随着技术和数据资源的积累,未来人工智能将接管脑力劳动、解放体力劳动,帮助我们挺进星辰大海。“国地中心的建立,代表着国家在具身智能产业迎难而上、创新求真的决心。”许彬说。

️傅利叶——

4月29日,傅利叶的GR-2人形机器人在“模速空间”展出。这是傅利叶的第二代机器人产品,身高175厘米,体重63公斤,全身覆盖53个自由度,所搭载的由傅利叶自主研发的十二自由度灵巧手,可对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实行精准抓握。其全新版本的一体化执行器FSA 2.0,则为GR-2提供更强劲的动力与更精准的运控,适配人体主要关节的运动仿生形态,实现高动态响应,更灵活、耐冲击。

在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看来,上海具备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的优质土壤,无论是技术积累、人才集聚,还是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积极的政策环境,都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高密度的科研人才和集中的产业园区,为研发测试、技术验证以及跨领域合作创造了高效便捷的条件。同时,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完善的制造配套体系,也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落地、商业化转化及研发成本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顾捷透露,傅利叶正积极推进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医疗康养等多元场景下的人形机器人应用落地,同时不断拓展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卓益得“行者二号”——

最近,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在两项体育赛事中表现不俗:在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上,“行者二号”获得季军。虽然在速度上不如冠亚军,但它是参赛者中唯一没有在比赛中途更换电池的机器人。在随后举行的无锡惠山机器人运动会上,它作为全场唯一的长跑选手,在不换电池、不换机器人的情况下顺利跑完了5公里。

续航时间长、下肢运动稳定性强、体重轻,是这款人形机器人的三大特点。卓益得创始人、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教授介绍。如今,卓益得将这款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设定为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业领域,如文化旅游和家庭陪伴。由于“行者二号”对关节峰值扭矩的要求远低于其他人形机器人,它身上的电机都很小,包裹“皮肤”后,更适合做成形象接近真人的机器人,给人们带来亲切感。

️“电科机器人一号”——

与卓益得“行者二号”不同,中电科21所研发的“电科机器人一号”适用于智慧物流领域。这款机器人的最快行走速度为6.5公里/小时,接近人类快步行走水平。基于自主导航规划,它能稳定跨越15厘米台阶和20度斜坡,适应复杂的工业场景。

中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蒋志勇博士透露,研究所正面向智能制造需求,研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样机测试。“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将在电科集团内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同时,中电科21所正在搭建人形机器人中试线、训练场、智慧物流分拣和搬运的专用测试场景,为技术迭代和商业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