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对健康影响大,其症状多样且易被忽视。乏力、黄疸等可能是乙肝来袭的信号。为了早发现、早治疗,我们不仅要留意身体变化,还要做好肝功能检查。接下来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乙肝症状和检查相关知识。
乙肝的常见症状表现
乏力:乙肝患者常感到身体疲倦、乏力,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影响了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患者可能会觉得做一点小事就感到很累,休息后也难以缓解。例如,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日常家务,现在却会感到力不从心。
黄疸:黄疸是乙肝较为明显的症状之一。当肝脏受损时,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皮肤和巩膜发黄。患者的尿液颜色也会变深,如同浓茶色。此外,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的症状。这是由于胆红素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导致的。
消化道症状:乙肝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病毒感染会影响肝脏的消化和代谢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对食物没有兴趣,看到油腻的食物还会感到恶心。
肝区疼痛:肝脏所在的右上腹区域可能会出现隐痛、胀痛或刺痛感。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导致肝脏炎症,使肝脏肿大,刺激了肝脏表面的包膜,从而引起疼痛。疼痛的程度和频率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偶尔感到轻微疼痛,而有些患者则可能疼痛较为明显,影响日常生活。
发热:部分乙肝患者会出现低热的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这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病毒时会产生发热的症状。发热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可能会伴有乏力、头痛等其他不适症状。
肝功能检查指南
检查项目: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ALT和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两种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胆红素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白蛋白和球蛋白则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检查前注意事项:在进行肝功能检查前,患者需要空腹8-12小时,一般建议在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后禁食禁水,以免食物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检查前几天应避免饮酒、熬夜和剧烈运动,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同时,不要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如抗生素、退烧药等,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应提前告知医生。
检查频率: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非常重要。一般建议病情稳定的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或者病情不稳定,则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增加检查的频率。
检查结果解读:拿到肝功能检查报告后,患者可能会对各项指标的含义感到困惑。如果ALT、AST等指标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受到损伤;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黄疸;白蛋白降低可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患者不要自行解读报告,应及时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乙肝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乏力、黄疸、消化道症状、肝区疼痛和发热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而肝功能检查是监测乙肝病情的重要手段,通过了解检查项目、注意事项、检查频率和结果解读等方面的知识,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无论是留意身体症状还是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对于乙肝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