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秋高气爽的天气让徒步登山、户外探险成为不少市民的首选活动。然而,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科的接诊记录显示,近期因户外出行不当受伤的患者接连不断。有人扭伤脚踝后硬撑着继续行走,结果肿得无法站立;还有人独自越野跑迷路中暑,倒地5小时才被发现。

宁波37岁男子出门跑步,被发现时已意识模糊!紧急提醒

43岁的王先生是一名IT从业者,平日久坐少运动,国庆特意约朋友去徒步放松。刚踏上步道没多远,他就脚下打滑,整个人重心失衡,脚踝当场扭伤。王先生以为只是小扭伤,休息片刻后疼痛减轻,便继续前行。但不久后,脚踝痛感加剧,肿得像馒头一样,连站立都变得困难。同行的朋友见状赶紧劝他下山就医。经检查,王先生确诊为急性踝关节扭伤,医生立即进行制动和冷敷处理,避免了进一步损伤。

宁波37岁男子出门跑步,被发现时已意识模糊!紧急提醒 户外运动需谨慎

37岁的李先生是资深越野跑爱好者,国庆期间想挑战一条新路线。由于特别享受独自探险的乐趣,他没有邀请同伴参与。这条路线标记模糊,周边杂草丛生,他很快偏离方向。更糟的是,带的水喝完后,他在烈日下感到头晕乏力,最终中暑倒地。直到5小时后,一位驴友偶然发现了他,才联系救援。送到医院时,李先生已经意识模糊,经过补液和物理降温治疗,才慢慢恢复清醒。

该院急诊科医生余越洲分析,国庆期间户外损伤高发的核心原因集中在“准备不足”和“认知误区”两大方面。许多人出行前缺少规划,只看景点颜值,不查目的地地形和天气,装备也凑合使用。此外,很多人在户外受伤后缺乏科学应对措施,比如扭伤后搓揉或热敷,反而加重损伤。头晕、口渴、出冷汗是中暑早期症状,但很多人认为忍一忍就好,结果发展成中度甚至重度中暑。

为了在国庆期间享受户外乐趣并避开风险,余越洲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防护指南。出行前应查清楚目的地的地形和天气,避开降雨和高温时段,选择开发成熟的路线,坚决不去无人管理的野路。携带急救包,备好碘伏、纱布等物品,尽量与有户外经验的人一起行动。运动时要留意身体信号,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如果发生软组织挫伤或扭伤,应遵循RICE原则:立即休息、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受伤肢体。怀疑骨折时应固定受伤部位,发现中暑早期症状时,迅速转移到阴凉处,喝少量含盐的水,如意识模糊则立刻拨打120。

国庆出行的目的是放松,不是挑战极限。遇到路况不好或天气突变时,及时调整行程比硬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