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凉,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有所改变。如果不注意饮食,很容易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一些食物,在这个特殊时期食用,可能会打乱身体的气血平衡。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是哪四种食物立秋要远离。

立秋的含义与特点

节气定义: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它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就要到来。

气候特点: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昼夜温差开始加大,白天很热,夜晚比较凉爽。而且空气也会变得相对干燥。

四种食物立秋别吃,易引起气血失调

为什么立秋饮食要特别注意

身体适应变化:立秋时节,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在适应季节的转变。此时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饮食不当,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消化吸收。而且气血也需要一个平稳的过渡,不合适的食物可能会打乱气血的正常运行。

预防疾病:秋季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期,如呼吸道疾病、肠胃疾病等。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而食用不恰当的食物,可能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风险。

立秋不宜吃的四种食物

辛辣食物:立秋后天气干燥,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容易助火生热,使人体内的津液进一步流失,加重干燥症状。而且还可能导致上火,引起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问题,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生冷食物:经过夏季,人体的脾胃本就相对虚弱,立秋后如果再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化。

油腻食物: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不易消化。立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有所下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长期如此,还可能影响气血的正常流通。

甜食:甜食含糖量高,过多食用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体重增加。而且甜食还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湿气内生,阻碍气血的运行。像蛋糕、糖果等甜食,立秋后要尽量少吃。

立秋适宜吃的食物

滋阴润燥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梨等。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梨有清热降火、润肺生津的功效,都适合立秋时节食用。

健脾益胃食物:像山药、南瓜、小米等食物,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山药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南瓜可以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小米能健脾和胃、补益虚损,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

立秋其他养生注意事项

作息调整:立秋后应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一般来说,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比较合适。

适当运动: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秋季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这个时节我们要特别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远离不宜吃的食物,选择适合的食物,同时注意作息和运动,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顺利度过季节的转换。希望大家都能在秋季拥有一个好身体。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