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你知道吗,这些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黑手”。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一旦感染呈阳性,就如同在我们的身体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了解它对健康的危害,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引发胃部疾病
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凭借其独特的螺旋形结构,能够轻松穿过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附着在胃黏膜上皮细胞上。它会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从而中和胃酸,为自身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然而,这种酸碱平衡的破坏会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饮食。长期的胃炎若得不到有效治疗,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其他更严重的胃部疾病。
胃溃疡:当幽门螺旋杆菌持续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时,胃酸就会直接接触胃黏膜下层组织,导致黏膜层和肌层受损,形成溃疡。胃溃疡患者通常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此外,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胃溃疡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存在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它引发的慢性炎症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反复损伤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增加患癌的几率。相关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人群的2-6倍。胃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部肿块、呕血、黑便、消瘦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影响营养吸收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影响胃黏膜分泌内因子,而内因子是维生素B12吸收所必需的物质。缺乏内因子,维生素B12无法在回肠被有效吸收,导致体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维生素B12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和造血过程至关重要,缺乏它可能会引起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手足麻木等症状,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铁吸收减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炎和胃溃疡会使胃黏膜出血,造成铁的丢失。同时,胃酸分泌减少也会影响铁的溶解和吸收。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铁吸收减少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和工作效率。
引发肠道问题
消化不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影响胃部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排空。未消化的食物进入肠道后,会增加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表现。长期的消化不良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体消瘦、免疫力下降。
肠道菌群失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改变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它可能抑制有益菌的生长,促进有害菌的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引发一系列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增加其他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它可能通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可能影响血脂代谢,使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会给患者的生命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抵抗会使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和代谢,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若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情可能会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会引发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影响营养吸收,导致维生素B12和铁吸收障碍;引发肠道问题,造成消化不良和肠道菌群失调;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因此,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予以重视,及时进行检测和治疗。治疗通常会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和繁殖,保护胃黏膜,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不可擅自用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