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王扶林说陈晓旭不够漂亮,看看他选的原黛玉候选人,那才叫美

2025-05-0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文丨冒泡

从87版《红楼梦》首播至今,这部作品已经牢牢占据了华语影视的巅峰地位。虽然近年来不断有翻拍版本出现,甚至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原著的解读层出不穷,但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始终无法超越87版的经典高度。

王扶林曾表示,拍摄这部剧初衷只是想“抛砖引玉”,但现实是,这块“砖”成了后人无法推翻的巨石,甚至连“玉”的影子也难觅踪迹。

不少人将这版作品称之为经典,往往归功于演员的选角。确实,当我们细细品味剧中的角色,几乎每一位演员都像是从书中人物里被精准“拽”出来的一样。不论是宝玉、凤姐,还是贾母,他们的神韵与原著人物如出一辙,甚至在翻看剧照时,仿佛能听到曹雪芹笔尖的叹息。

然而,林黛玉的选角却依旧存在争议。陈晓旭无疑才华横溢,气质清冷,但王扶林曾直言觉得她的外形不够动人,甚至为此感到遗憾,认为选角上并不完美。最让我惊讶的是,后来偶然得知,王扶林本计划选董智芝出演林黛玉,这让我忽然明白了他为何会产生这样的“遗憾”。

董智芝,1960年出生在上海嘉定,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她,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舞蹈才华。11岁时,她顺利通过艺考,进入上海舞蹈学校学习,接受了长达五年的芭蕾训练。芭蕾的经历不仅让她技艺卓越,还赋予了她其他女演员少有的灵动与自然之美。在校时,她一直是众人瞩目的焦点,甚至有不少工作人员为了看她表演抢占第一排座位。

1980年,《苦果》剧组为挑选女主角展开海选,她凭借外貌与潜力成功吸引了导演的注意。尽管没有表演经验,董智芝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角色的理解,成功地让荧屏处女作令人眼前一亮。随着《苦果》的上映,她迅速在观众中获得了广泛关注,被大家记住了这位灵动清丽的女孩。

此后,董智芝的演艺事业正式起步,她陆续接到了多个剧本。1983年,她接下了《西施》剧组的邀请,却在筹备阶段几乎失去这个角色。由于她的性格外向、幽默风趣,整个人给人一种阳光开朗的感觉,远离病态柔弱的西施形象,导演担心她无法传递西施的悲伤与妩媚。尽管如此,剧组却舍不得换人,因为她的外貌实在是无与伦比,几乎找不到比她更合适的人选。

于是,剧组为她安排了试戏,内容是西施告别乡亲、即将被献给吴王的场景,氛围柔情而又悲壮。尽管起初大家并不看好董智芝,但她在镜头前的一瞬间,立即改变了气质。她那种深藏的柔情与心底的忧愁,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西施的无奈与深情。试戏结束,导演立即确认了她的角色。

就这样,董智芝凭借这部只有六集的短剧,塑造了无数人心中的“最美西施”形象,至今仍然被拿来与蒋勤勤的版本作比较,依然没有超过她的经典。

最初,王扶林希望董智芝出演林黛玉。她的外貌清冷婉约,符合传统的东方美学,甚至比已经定下的薛宝钗更接近林黛玉的原著形象。然而,董智芝比陈晓旭大五岁,而87版《红楼梦》规定女演员年龄必须在23岁以下,而此时董智芝已经24岁。就在王扶林犹豫不决时,18岁的陈晓旭寄来了一张自荐照片,照片后还附上了一首诗。王扶林一看到照片,立刻被她眉眼间的愁绪打动。

此时,董智芝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手头有很多影视剧约,而《红楼梦》的拍摄时间长达三年,这意味着她不得不放弃所有的工作,甚至可能错失未来的发展机会。面对这样的选择,她最终决定不参与《红楼梦》。这种摇摆不定,也让王扶林开始考虑其他可能的选角。

另一方面,陈晓旭完全沉浸在表演的热爱中,她对成名并不焦虑,甚至表示如果不能出演林黛玉,她宁愿退出娱乐圈。这份坚持与林黛玉的倔强性格十分契合,也让王扶林更加坚信她是最合适的人选。

后来,陈晓旭进入了《红楼梦》演员培训班,通过反复研究林黛玉的性格与台词,她的用心与努力让导演更加确信自己选对了人。

董智芝的演艺巅峰期很短,之后她只在32岁时出演了《唐明皇》中的元秋儿,这个角色虽然让她再度被观众记住,但依旧是个配角。她后来拍摄了一些电视剧,但都未能引起太大反响,渐渐淡出了娱乐圈。此后,她将精力转向了舞蹈,并最终嫁给了一位富商,移居美国开办了舞蹈学校,彻底告别了娱乐圈的纷争。

至今,董智芝与她未能出演林黛玉的往事仍然紧密相连。许多人感慨她错过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毕竟她的颜值与气质毫不逊色于任何人。尽管未能在《红楼梦》留下深刻印记,但她参演过的经典作品仍然让人记住她的才华与独特气质,证明了她卓越的实力与豁达的心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