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自梳女自述:终身未嫁,但不曾后悔;如果还年轻会考虑嫁人

2025-05-0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自梳女,是指

自行将头发束起

以示终身不嫁

的女子,明清以来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珠三角流域比较多见。

如今,最后一代自梳女在世的也都八九十岁了

,这一特殊群体很快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很多人得以知道“自梳女”,想必是通过刘嘉玲、杨彩妮主演的电影《自梳》。

这部电影中,杨采妮饰演的意欢被父亲卖给地主,她宁死不从,选择梳起头发,用自梳的行为抵御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自梳后的意欢去到纺织厂打工,结识了刘嘉玲主演的八姨太玉环……这是一部女性同性爱情故事,剧情暂且略去不谈,

今天想深聊的是意欢这类自梳女群体

借由

纪录片《自梳》

(与电影仅同名,内容无关),我们可以目睹最后一批自梳女的生活现状,走进她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导演骆仪采访了三位自梳女

联姑、宜姑和芬姑

,她们年纪都已八九十岁,但身体还算健朗,精神矍铄。她们现居住在佛山的一所养老院中,互相为伴,每天搓搓麻将,看看电视,日子也怡然自乐。

为何选择自梳?

说起自梳女,我们冒出的第一个问题恐怕都是“为什么选择自梳?”这可以从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两方面来解释。

一、直接原因:长姐必须最早出嫁、生性喜欢自由……

被纪录片采访的

联姑、宜姑

,都说到自己是家中长女。

长女的含义是,按照古代习俗,长姐没出嫁弟弟妹妹也不能结婚。

为了不影响弟妹婚姻,她们在20-25岁的年龄就要面临这样的选择:

要么,由家族说媒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要么自梳。

两条路都是一辈子的事。一旦选择疏起,再想嫁人会被全乡人唾弃。

最后她们两权相害取其轻,选择了自梳。

而芬姑则是另一种情况,她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自由!

结婚有结婚的好处,不结婚也有不结婚的好处嘛!”

除了这两类情况,还有如电影中杨采妮的饰演的意欢,被父母逼迫嫁给地主,

她宁愿自梳,以抗拒出嫁后必然的悲惨命运

。电影角色虽为虚构,但不难想象,现实中确实会有这类事情发生。

二、几个时代大背景,构成了女性选择自梳的间接原因

1、底层女性嫁人可能会很悲惨

在古代,女性选择夫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嫁过去以前她可能都没见过她的丈夫

一旦出嫁,女性就要永远离开待了十几年的熟悉家庭,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侍奉未知的丈夫公婆。

作为一个外来媳妇,婆媳、姑嫂关系很难一点摩擦都没有

更何况,

万一碰上抽大烟、赌钱的男人

,这女性的后半辈子可以说全毁了……

种种不确定性和身边能见到的悲惨案例,使得很多古代女性内心对婚姻是抗拒的。

2、珠三角地区自梳女比较普遍

明清以来,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很多,社会对自梳比较宽容,这给对婚姻恐惧的女性打开了另一条出路。

纪录片中,联姑说她的家族三代都有女性自梳,她的姑婆、她的姑妈以及她都是。从一个小家族折射整个大社会,当时自梳的盛兴可见一斑。

有意思的是,

自梳女的经济效益还在雇佣市场上得到了认可

。纺织厂的老板往往更喜欢雇佣自梳女,一是因为她们没有家庭小孩拖累,二是她们没有生育过,身体比一般的已育女性要好。

3、生产力进步,让女性有了经济独立的能力

上一段提到的纺织厂在这个社会浪潮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机会,能经济独立养活自己,是一个女性选择不婚的基本底气。明清以来纺织行业生产力发展,南方兴盛的纺织工厂为女性们提供了这种底气。

女性们走出家门,靠自己赚取了薪水,在工厂结识了其他女工,种种原因交织,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这批自梳女。

自梳的仪式

和明媒正娶的结婚一样,自梳的仪式也不少。不同地方的仪式或许有细微差异,但从三位奶奶的讲述中可知大致流程是差不多的。

首先,要挑一个良辰吉日,由关系较近的女性将自梳女的头发疏成发髻。

一边梳着头发,一边要念着当地的歌谣:

一梳福,

二梳寿,

三梳自在,

四梳清白,

五梳坚心,

六梳金兰姐妹相爱,

七梳大吉大利,

八梳无难无灾。

然后穿上喜庆的红裙子,点上红灯笼,到宗庙祭拜祖先。

祭拜完,仪式算是告成。

自梳也要向亲朋好友派发利是钱

,“利是”也就是红包

大家心知肚明但不点破,当做是真有婚姻喜事般欢庆一场。

可以说,自梳是女性反抗和社会压迫互相之间的一种妥协。

自梳女比起嫁到别人家的媳妇,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另一方面,自梳女仍要遵从社会的规训,即使不嫁人,也要执行类似婚姻的一系列仪式。

自梳会后悔吗?

自梳是对于未来人生道路的一次郑重选择。

它意味着往后的人生不是在家伺候丈夫公婆,养育孩子,而是在外面工作几十年,直面社会的毒打和冲击。

在战火连绵、动荡不安的上世纪,她们往往会面临四处漂泊,在香港、广州、佛山等地流落。

她们会后悔吗?

宜姑温和而坚定地说不后悔,她说:“男人没有看不起我们,我的兄弟们没有看不起我们。”

而联姑听到这个问题,一边抽着烟,一边霸气外露地说:

谁敢看不起我?谁敢看不起我,我就不理睬他!你有你的过活,我有我的过活,你又没饭给我吃,又没钱给我花,关你啥事!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

好一个“关你啥事”!90岁的联姑一语道破如今网络上绝大部分争吵的核心……

自梳女们淡然地看待婚姻命题,既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对过去悔恨万千,也不会全盘否定。

她们认为婚姻是一种机缘。

遇上合适的人,那自然好。如果没有遇上,或错过了那个人生阶段,那也无妨,自己也能过得很好。

这样自洽的人生态度实在很难得。

建国后她们都有选择嫁人的机会。那时她们大都三十岁左右,社会对自梳女不再抱有一旦疏起不准再出嫁的限制,还有人会主动想为她们牵红线。

但这几位奶奶都拒绝了:靠自己过的就不错,年龄也大了,何必非要嫁人?

面对年轻的记者,她们也不避讳地说:“要是我像你那么年轻,当然想嫁人!”

她们的观点很开明。如果不放照片,只把这些文字贴在网上,也许会引起很多年轻女性的点赞和认同。看看联姑说的:

如果要嫁,我想嫁个不要太有钱的,也不要太穷的。有钱的我怕,穷的我也怕。穷的怎么过活?有钱的我怕他动不动就支使我,要我守一堆家规,那可糟糕。

我的生活我说了算!可不能让别人管我!

这位奶奶真的很酷!

她还说,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就自己嫁自己吧!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