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短剧一姐”标签后,马秋元如何重新定义演员的野心?
文|安青
编辑|9527喵咕君
如今,短剧的爆火成为了演员们选择发展路径的新标杆。虽然一些演员依然受到“鄙视链”文化的影响,没能从大荧幕转到小荧幕,也没能从长剧切换到短剧,但无可否认,短剧赛道为演员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于那些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演员来说,站在竖屏的风口浪尖,他们能够迅速抓住机会,展现自我。而已经成名的演员,受限于年龄和戏路等因素,也能通过短剧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天地,从而突破困境。甚至是那些拥有大量长剧资源的演员,也能通过短剧提升曝光度,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然而,依然有许多刻板印象让观众对短剧演员产生偏见,尤其是大多数短剧演员并非科班出身。那么,真的就比不上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吗?
要在短剧领域获得成功,仅靠运气显然是不够的。天赋是必须的。
被誉为“短剧一姐”的马秋元便是典型的天赋型演员,她从自己的角度来看,短剧的表演毫不逊色于长剧演员的专业水准。
在卸下“短剧一姐”的标签后,马秋元如何重新定义自己作为演员的野心呢?
在成为短剧演员之前,马秋元其实是一名信息流广告的模特。第一次面对镜头时,她甚至不知道机位在哪里,如何走位。更令人惊讶的是,她并非专业模特出身,而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
回溯至她的过去,从最初的观察与模仿,到慢慢喜欢上拍摄,最终在偶然的机会下,她踏上了短剧演员的道路,感受到了在不同角色中体验不同人生的魅力。对于没有计划入行的她来说,这份职业带给了她无尽的热爱。
初入行业时的马秋元,面对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惊喜和困惑。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让她对未来充满迷茫,同时对于自己实力的怀疑也让她产生了自我怀疑。然而,在强大压力面前,她用倔强去寻找生存的机会。
虽然没有科班训练的经验,马秋元通过阅读剧本,观看优秀演员的演绎片段,向专业导演和前辈请教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正是这种敬业与努力,使得她在行业中赢得了好口碑,加上出众的外貌,她也因此获得了更多曝光机会。
通过这些努力,马秋元不仅在荧幕上展现了自己的灵气,也始终保持着新人般的谦虚与学习态度。
短剧行业的迅猛崛起,让越来越多的实力演员涌现,但由于短剧拍摄周期短、制作量小,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短剧问世,想要在这些短剧中脱颖而出,挑战可想而知。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马秋元选择了尝试不同题材的剧本,以保持自己的角色新鲜感。她从古装剧到现代剧,从权谋剧到甜宠剧,种类丰富的角色一方面证明了她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让她保持了新鲜度。
表面上看,马秋元的剧本选择可能仅仅是种类不同,但要为角色注入灵魂,却需要过硬的演技。
比如在《黑莲花上位手册》中,她饰演的宋昭机智果断,细腻的眼神戏配合肢体动作,完美呈现了人物的细节。而在《桃花马上请长缨》中的宋惜惜,既有大家闺秀的温婉,又有女将军的果敢,马秋元巧妙融合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
与许多演员只愿演自己舒适区内的角色不同,马秋元并没有拘泥于古装剧或现代剧,她看重的更多是剧本和角色本身是否能够打动她,能否激发她将角色演绎的决心。
因此,每当她接到一个角色,马秋元都会写下人物小传,通过新人独特的方式去理解与诠释角色。每一次,她都能深刻演绎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短剧虽然看似简单,但因其拍摄节奏较快,镜头容易放大演员的表情,因此稍有差错便会暴露无遗。短剧演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角色的转变。
为人物赋予“呼吸感”,展现其情绪的起伏,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鲜活。这也是马秋元在短剧领域走到一姐地位的原因。
如今,马秋元开始挑战长剧市场。尽管在事业的巅峰期尝试这一转型并非明智之举,但马秋元依然决心打破舒适区,不愿仅仅依赖短剧市场的热度。她敢于面对未知,并勇于尝试新的挑战。
在马秋元看来,作为演员,演技才是根本,只有能够让观众记住的角色,才能让她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因此,她在转型过程中不断挑战复杂的角色,尽管这意味着更高强度的工作,但她认为这使得自己更加充实,也收获了更多成就感。
马秋元的野心从未在表面上彰显,但她从不掩饰自己想要更好、更强的目标。即便外界质疑她的选择,她依然凭借实力一步步证明自己的眼光和决心。而最难得的是,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她依然保持初心,静下心来打磨每一个角色,用心去呈现每一场戏。
秉承这样的敬业精神,马秋元无疑会在演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