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娶16岁小娇妻不惜绝育,导致儿子自杀,前妻去世无人尽孝
1976年10月的一天,正在美国读大一的查传侠给金庸打来电话,金庸告知儿子自己在赶稿子,便匆匆挂掉了电话。
没过一会,电话再次响起,金庸接过电话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讯息,短短10秒钟的时间,他面色煞白,手里的钢笔掉在地上。
金庸瘫坐在椅子上十几分钟不得动弹,半个小时后才捡起钢笔,继续写社论,可是泪水止不住大颗大颗的往桌上掉。
他最疼爱、也是最有天赋的儿子,就在刚刚自杀了,那一年,他才18岁。
他的死,和金庸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不只是晚接了电话这么简单。
这一切都要从金庸出轨说起。
查传侠的母亲朱玫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和金庸相识时,金庸还不是香港四大才子,而朱玫却是才女一枚。
她毕业于香港大学,不仅年轻漂亮,还是一名新闻记者,精通英文。
他们相恋时,金庸还在《大公报》。
他们于1953年结婚,在大儿子查传侠出生后,他们再一起合创了《明报》。
众所周知,创业初期都是最艰难的,而朱玫就是陪金庸共患难的那个女人。
金庸为了《明报》全力以赴,日夜忙个不停,
当时的金庸和朱玫真是相濡以沫
。
朱玫当时不仅是《明报》唯一的一个记者,还承担了很多工作。
除了每天要照顾孩子,还要给金庸送饭,一直从九龙的家里送到《明报》。
而此时,朱玫已经为金庸生下了四个孩子,二男二女,可见,朱玫是个能力极强的人,事业和家庭,她都兼顾得很好。
可是,伴随着《明报》越来越红火,夫妻二人的矛盾却越来越多,因为两个人都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一天,二人又发生了争吵,金庸就又去了《明报》附近的一间餐厅。
这家餐厅金庸是常客,因为在报馆写东西写累的时候,他就会去这家餐厅饮杯咖啡,或者喝杯酒,提一提神,松弛一下筋骨。
而这一日,金庸正闷闷地在这家餐厅喝酒时,突然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服务员走向前来,问他是不是金庸。
他说是,然后二人就闲聊了几句,女服务员是金庸的粉丝,只是万万没想到,金庸将女粉丝娶回家这件事,竟然会在他的人生中发生两次。
第一次,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杜冶芬。
当时也是因为她给金庸写信,然后金庸发现她很有趣,就约她见面,刚好
杜冶芬又是金庸同事的妹妹。
不知当时金庸是想起了第一任妻子,对女粉丝有好感,还是另一种说法称女服务员和金庸爱而不得
的夏梦
长得很像。
于是,在结账时,金庸额外给了女服务员十元小费。
[-夏梦-]
这让女服务员受宠若惊。
可是她想到当时的物价,十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女服务员竟然立即截住金庸,要将十元还给他。
她说:
金庸是文人,靠写稿为生,赚钱是相当辛苦的,所以那十元小费,她一定不会要。
这一番话听得金庸一阵欣喜,也对这个女服务员刮目相看。
[-林乐怡/金庸-]
就这样,两个人变成了朋友,并且开始了你来我往,感情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女服务员叫林乐怡,当时才16岁,整整小了金庸
将近
30岁,金庸都能当她爹了,可是她好像丝毫不介意。
后来,
伴随着二人感情的一日千里,
金庸竟然在跑马地租了个房子,和女服务员林乐怡共筑了“爱巢”。
[-林乐怡/金庸-]
可是,纸是包不住火的,起初朱玫还蒙在鼓里,可是后来还是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了丈夫有外遇。
原来的金庸习惯了每天晚上返回《明报》写社评,但是有段时间,他却很少出现在报馆。
只是叫一位后生,将他写好的稿送去《明报》编辑部。
朱玫发现此事就觉察到不对劲,并追问这位后生去哪里取稿。
后生也知道事情无法隐瞒了,只能坦白告知金庸让自己去跑马地取稿的事情。
后来,朱玫就让后生带她去了跑马地,这个秘密终究还是大白于天日了。
丑闻被发现后,朱玫十分难过和憋屈。
那些创业艰难的日子,她都陪金庸走过来了,可是现在日子好了,丈夫却出轨了。
一向硬气的朱玫无法忍气吞声,便将一份离婚协议递到了金庸面前,可是此时金庸看着离婚协议,竟然回忆起了朱玫的好。
金庸稍许还有些动摇,便撕毁了离婚协议。
可是朱玫还是执意要离婚,因为她深知现在有
林乐怡,以后还会有李乐怡。
并且她还对金庸提了两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女方必须结扎,不能再生小孩,才能与金庸结婚。
没想到金庸最后还是同意了。
谁能想到,当初被第一任妻子背叛过的金庸,也会做和前妻一样伤害人的事情,竟然背叛了妻子朱玫,这让朱玫十分痛苦。
她有时候心中郁闷之情难以排解,会和远在美国的儿子查传侠打电话,诉说自己的心声。
查传侠自幼就最讨金庸喜欢,因为他天资聪慧,三岁就会背《三字经》,11岁就写过《我的人生是为了什么》这样的作品。
当时的他,刚好在哥伦比亚大学交了一个女朋友,这个女朋友特别外向开朗,所以总是会出去跟不同的人约会。
这让查传侠很不舒服,两个人发生了争吵,再加上父亲金庸也因第三者和母亲闹离婚,所以双重打击下的查传侠十分崩溃。
于是他便给金庸打来电话,想和他聊聊,却没想到金庸当时并没有察觉到儿子的异常。
以赶稿为由,草草结束了这段通话,结果,半个小时以后,噩耗就传来了。
查传侠上吊自杀了,年仅18岁,这对金庸来说,就是晴天霹雳。
儿子死后,朱玫更是对金庸恨之入骨,并且再也没有往来,她连《明报》的股份也不要了。
就此消失了。
金庸的老同事罗孚曾说,“朱玫协助他创业,尽了很大的力。她人很能干,帮他做了很多事情。跟他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就不是很清楚。”
“他与朱玫离婚,得不到好朋友们的谅解。”
谁能想到,如此优秀的一个女孩,在经历了丈夫出轨,儿子自杀,人生受到了重创的
后半生,
竟如此的孤独和凄凉。
一开始,她还会去英国亲戚那边居住,散散心。
后来,在1995年前后,曾有人看见她在港岛铜锣湾的街边卖手袋。
可是当有人告诉金庸时,他却表示不至于。
他说:
“我一直想接近她,想帮助她,她拒绝,她不愿意见我。我叫儿子去照顾她,她也不愿意见到,她情愿独立。”
直到1998年秋天,在香港的一栋别墅里,金庸正拿着一份早报在看,当天的早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闻。
可是新闻里有一则消息,那就是港湾仔律敦治医院里一位老人因肺痨菌病故了。
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人知道她是谁。
当时还是清晨医生查房时,才发现这个老人安详地睡着,走近一探才知老人已经没了呼吸。
并且在医院等了很久,也没有等来一个家人前来领取老人的遗体。
直到最后,还是医院的一位好心员工帮她拿了死亡证,然后刊登上报,希望她的家人能够早日看到,前来认领老人。
而这个孤独离去的老人就是朱玫。
她的离开,身边没有一个家人,可是她依旧为子女留下了相当多的财产。
可是如此凄凉的晚年和金庸无比风采的晚年相比之下,反差真的太大了。
我们绝不否定金庸的成就,可是他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朱玫,朱玫陪他吃过苦,得到的却是后半生的
孤苦无依
。
白岩松曾采访过金庸,金庸脸带愧色地直言:
“我对不起朱玫……
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因为我离过婚,跟我离婚的太太有一位,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她现在过世了,我很难过。”
可是道歉有什么用呢,他的伤害毁掉了一个女人的后半生。
并且根据《明报》的一位女编辑曾回忆说,
李乐怡(阿May)当时在他和金庸准备去英国旅行之际,想去看看朱玫,可是金庸不愿意。
虽然不知李乐怡出于何种心态说出这样的话,可是金庸确实将自己最硬的心都给了前妻朱玫,
那个帮助他最多的女人。
朱玫这一生,真的太不值得了,只愿她在天堂没有烦恼,过得舒心一点。
而金庸也离开了人世,两个半生不复相见的人,或许在另一个世界还能相见,只是一切再也回不到从前。
人无完人,最完美才子的人生终究还是留下了污点。
-END-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