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陈冬封闭训练6年,老师登报寻找,与妻子生下双胞胎男孩

2025-05-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2016年,神舟11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指令长景海鹏在整流罩脱落后问陈冬:“爽不爽?”对浩瀚宇宙充满好奇的陈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答道:“爽!”那时,陈冬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宇航员,六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长为一位独当一面的指令长,并且带领“史上最年轻的乘组”再度升空。对于再次飞行,陈冬谦逊地说道:“虽然这是第二次,但我依然觉得自己像个小学生。”

2023年6月11日,央视新闻报道,陈冬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大队长。网友们纷纷表示对这位亲切可敬的航天英雄充满信心,很多人预测:“陈冬一定会成为中国登月的第一人!”他的妻子汪晓燕也常常鼓励他:“既然国家看中了你,就说明你有这个能力。家里有我,我会一直支持你!”如今,陈冬还不到50岁,就已经成功飞上太空两次,且担任航天员大队长,前途不可限量。

虽然事业顺利,陈冬谈到家人,尤其是妻子汪晓燕时,心中充满了歉意。陈冬通过一位老首长介绍认识了汪晓燕,那一刻,他心跳加速,感受到了一见钟情的强烈感觉。而汪晓燕也对这位英俊、稳重的男士印象深刻。然而,由于工作繁忙,陈冬无法像其他男孩那样时常陪伴在汪晓燕身旁,二人只能通过电话保持联系。汪晓燕是个体贴理解的女孩,知道陈冬工作很忙,从未强求他陪自己购物或过节。她总是安慰陈冬:“只要你心里有我,就足够了。”

为了支持陈冬全身心投入事业,汪晓燕主动向他求婚。尽管陈冬一直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他却迟疑不决:“晓燕,结婚后我们会很少见面,家里的一切都需要你来照顾。”汪晓燕毫不犹豫地回答:“从我们恋爱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决定了!”于是,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虽然婚礼简单,没有华丽的车队,也没有盛大的仪式,但汪晓燕依然感到十分满足。

婚后不久的一个清晨,夫妻二人早早醒来,因为陈冬即将归队训练。汪晓燕没有任何抱怨,只是嘱咐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在陈冬加入航天员大队后的第二年,汪晓燕怀孕了,为了不让陈冬分心,她特意回到嘉兴老家。亲朋好友见到汪晓燕时,纷纷表示疑惑:“你丈夫怎么不陪你,你一个人自己养胎?”汪晓燕笑着回答:“他工作很忙,没时间。”她当然不能透露,丈夫正在为征服太空而进行紧张训练。

十个月后,汪晓燕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分别命名为俊宇和砾宇。直到孩子满月时,陈冬才匆匆赶回嘉兴,而汪晓燕始终没有一句抱怨。陈冬常常说:“航天员家庭有‘四个特别’:特别能扛,家里的责任全靠另一半;特别能忍,自己有不适从不向我们诉苦;特别能‘拖’,家人常常计划下一次团聚;最特别的是,全家人的全力支持,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他们都非常懂事。”

由于身体原因,汪晓燕无法独自照顾两个孩子,她把小儿子送回嘉兴由父母抚养。一次,小儿子给陈冬打电话,哭泣着说:“爸爸,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的家不在这里,在北京!你能来接我吗?”陈冬想立刻回嘉兴,但任务在即,他只能哽咽着告诉儿子:“宝贝,等爸爸几天,爸爸一定会去接你。”然而,等陈冬履行诺言时,已经是大半年以后。他原本以为儿子会兴奋地扑进怀里,却见孩子只是呆呆地站着,表情冷漠。陈冬内心无比自责:“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陈冬的成功背后,离不开许多贵人。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陈冬的父亲陈树林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陈冬。孩子出生在严冬时节,陈树林给他取名“陈冬”。作为一名铝业公司的职工,陈树林和妻子黄炎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婴儿会改变他们的命运,甚至成为全国的骄傲。

陈冬天性活泼,热爱游泳、篮球,交际广泛。尽管他调皮捣蛋,也曾为此惹过麻烦。一次,学校食堂收到了一卡车的青菜,陈冬和同学们把菜堆当成游乐场,跳跃打闹,弄得菜叶四散。老师赶来时,陈冬羞愧难当,低头不敢言语。杨老师看到后并未责骂,而是温和地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是无意的,但这样会浪费食物,以后做事要多考虑别人。”杨老师的宽容和耐心,给了陈冬深刻的教育。

父母的教育从来不仅仅是言传身教,陈冬的父亲陈树林通过爱国主义影片为儿子灌输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次看电影,父亲都告诉陈冬:“以后你也要当兵!”这个鼓励种下了陈冬心中的从军梦想。13岁时,陈冬顺利进入初中,遇到了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好老师——姚志强。姚老师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除了教课,还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活动。陈冬在姚老师的指导下,不仅在体育上表现出色,还成了足球队的主力。

高二时,陈冬偶然参加了飞行学院的宣传讲座,这次经历激发了他更强烈的飞行梦。他找到姚志强咨询报考条件,姚老师鼓励他,告诉他要注重锻炼体能并保护视力。此后,陈冬在寒假期间积极锻炼,为自己的飞行梦打下坚实基础。

1996年,飞行学院开始招生,陈冬和父亲一起去济南参加体检。尽管他的视力未能完全达到要求,但凭借620分的优异成绩,招生官最终决定录取他。1997年,陈冬来到了空军航空大学,虽然那时家里并不富裕,但陈冬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人带来更多希望。

初到军校,陈冬的生活并不容易。军训的严格要求让他面临很多挑战,尤其是体能训练,他远远落后于同学们。然而,陈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提高,最终脱颖而出。三个月后,体能水平大幅提升,体重减轻了10公斤。他也逐渐成为班里的佼佼者。

陈冬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他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汗水。2001年,他成功毕业,成为一名“强五”强击机飞行员,然而,他更梦想着成为歼击机飞行员。直到2003年,杨利伟的太空飞行彻底改变了陈冬的命运。2009年,陈冬参加了航天员选拔,经过层层筛选,他最终加入了航天员队伍,开始了严格的培训。

航天员的训练严格且秘密。陈冬回忆道,训练中最艰难的部分是旋转椅和狭小空间训练。他必须在仅7平方米的空间内72小时不眠不休,面对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他忍受着超重训练的巨大冲击感,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六年的艰苦训练造就了如今的陈冬,他的每一步成长都充满了坚持与挑战。

尽管训练封闭,陈冬多年未能与亲朋联系。姚志强曾误以为陈冬失踪,直到在电视上看到他,才放心下来。正是这些坚忍不拔的磨砺,才铸就了陈冬如今的成就。

无论是航天员的训练,还是他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都让陈冬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航天英雄。相信在未来,陈冬将带领中国航天员迈向更加辉煌的星辰大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