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核废料处置场,为什么其他国家建不成?

2025-05-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享受核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核废料的处理问题却成为了全球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核能发电产生的废料,若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威胁。面对这一难题,许多核能使用国,如美国、日本、俄罗斯等,都遇到了不同的困境和瓶颈。与此同时,芬兰却在核废料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建造了全球首个永久性核废料处置场,在环保技术方面遥遥领先。

那么,芬兰的这个永久核废料处置场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为什么其他拥有核能的国家无法复制这样的设施?

核废料根据放射性强度通常分为低、中、高三类,其中高放射性废料具有极长的半衰期,持续释放辐射,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极大。因此,妥善处理核废料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般情况下,核电厂会将产生的废料暂时存储在硼水池中,这些池子足以储存核电厂十年内产生的废料。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硼水池的容量终将满载,而储存在地面上的核废料则如同一颗不定时爆炸的火山,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因此,进一步将这些废料转移至地下处置场成为了必然选择。

在国际上,核废料的处理通常采用将其固化为玻璃,然后装入防辐射的大金属桶,再将其运送到地下处置场的方式。一种备选方案是将这些金属桶存放在深达四千米的海底,但由于技术限制且污染风险极高,只有俄罗斯采用了这一方法。另一个理想的选择是将核废料存放在地下四五百米深的位置,这一方案在芬兰得到了成功实践。

位于芬兰西海岸的奥尔基卢奥托岛,正在建设一个名为翁卡洛的永久核废料处置场。自2005年开工以来,工程进展顺利,已有5公里长的隧道和三座供工作人员进出的立井。预计最终建成的隧道将达到32公里,核废料将在这条长长的隧道中静静保存,跨越万年的时光。

芬兰工程的设计考虑了诸多自然灾害的因素,例如地震和新冰河时代等情况。预计这些核废料将能够在这里安然保存十万年之久。对于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人类来说,十万年的保存期限几乎可以视为永恒。这一工程的设计人员信心满满,他们认为这一“永恒”之数字是基于多项实际情况和条件的。

芬兰所选的位置也极为有利于核废料的安全存储。该地区的地下基岩为芬兰西部的麻岩,这种岩石非常稳定,有助于维持地下低温、低湿的环境。此外,工程团队还巧妙地将装有核废料的铜罐与膨润土结合,膨润土作为缓冲物能够有效防止地震或地壳运动对罐体造成的损坏,从而保护核废料免受外界影响。即使数百万年后地下水渗透到废料,核废料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也早已衰变,届时对环境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此外,芬兰永久性核废料处置场的地理位置使得废料的运输更加方便。仅3.2公里外,就有两座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使得废料的运输不再是一次长途跋涉,安全风险大大降低。

尽管如此,为什么其他国家至今未能建成类似的永久核废料处置场呢?事实上,各国在核废料处理方面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废料生产国,早在1983年便计划建设永久核废料处置场,并选择了内华达州的尤卡山。然而,由于当地居民和政治上的反对,最终该计划在2009年被总统奥巴马叫停。俄罗斯的核废料处理进展较慢,且前苏联时期海底存放核废料的做法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日本曾选址佐贺县玄海町,但因发现地下煤炭资源丰富,计划也因此被搁置。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日本政府多次尝试选址,最终都面临了来自民众和地方政府的强烈反对。

中国在核废料处理方面也在进行探索。经过广泛考察,最终确定了位于西北部的北山地区作为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的候选地,预计将在未来建设完备。然而,由于需要投入数百亿人民币,建设进度缓慢,且面临复杂的地质和社会问题。

与之相比,芬兰在建造核废料处置场时不惧巨额投入,也几乎没有遭遇反对。尽管当地居民曾对核废料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表示担忧,但最终芬兰国会通过了建造方案,获得了159票的支持。可以说,芬兰居民对核废料处理的共识和包容,使得这个小小的北欧国家能够率先建成全球首个永久核废料处置场。

预计到2024年,芬兰的永久核废料处置场将投入使用,尽管无法预测核废料是否能真正保存十万年,但设计人员充满信心,希望它们能够得到长久保存。未来,工程内部和外部都将标明核废料的危害警示,以便后人能够了解这一地下设施的存在并避免误入。

参考资料:

- 《永久性处理核废料,芬兰先行一步》,人民网,2019-01-03

- 《核废料的“10万年封印”》,新华网,2017-10-2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