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双反相机,送97岁抗美援朝老战士

2025-05-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2024年,我选定一个题材,用100台国产老相机拍摄100个胶卷(尽量是相机不重复)。然后把相机送给有缘人(也就是进入我镜头中的人),最后形成一篇文章,包括几项内容:

️1、相机介绍;2、拍摄过程;3、有缘人的情况。

️我把这个题材定性为“百台老相机赠送”,接下来它会重新回归大众,或许再也不会有被拍摄的机会但会被人收藏,或许被损坏和遗弃,这是工业化产品的最终宿命,但是我会努力把它拍好,写好它的故事。

️百台老相机赠送之八十一:华蓥双反相机

️生产年代:年。机身号:Y04010162,镜头号:04017471;04017594

️一、相机介绍

华蓥双反相机比较特别,生产不止一家,1980年,兵器工业部所属的华中、华光、明光、永光等厂,联合设计推出了华蓥双反相机。

所以华蓥双反相机的机身编号很特别,表明了永光厂和明光厂。永光厂的编号方式是8位数,以“Y”开头,而明光厂的编号方式是7位数,以“M”开头。

但这两家工厂都位于四川的华蓥地区,所以很容易把它们错认为是一家生产的。

虽然资料上说这款相机是多家联合开发,但实际也完全是海鸥4B的拷贝版本。

如果说外形上有所不同,就是过片扭的轧花很好看,毕竟是军工厂的产品,在质量上也有所提升,给人的感觉是无论材质还是工艺,都算精美。

其实华蓥双反相机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镜头的镀膜,虽然它也是沿袭了海鸥4B的三片三组柯克镜头,但在镀膜上,明显要好过海鸥的镜片,特别的漂亮,让人喜欢。毕竟这是军工产品的军工技术,那个年代,其产品是一等技术用于军工,二等技术用于外贸,而三等技术才供应国内民用啊。

华蓥相机的镀膜在当年的国产相机里,也是最漂亮的,能媲美的或许是华中双反,也是军工产品。

️自藏相机

️二、拍摄情况

这台相机很新净,我从收藏柜里取出试拍快门都是完好的,但没有检查取景器,当我要使用,按上胶卷想去拍摄时,才发现竟然没有取景器的毛玻璃,刚好在沈阳,马上让好友孔德锋送来一台牡丹双反,两者是一样相机,有些零件可以通用,就取下取景屏换上了,结果我的弄好了,他“损失”了一台牡丹相机。

我这台相机带到了辽宁锦州的黑山县,在这里采访了一位9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最后写成了7000字的采访文章。

华蓥拍摄

我在采访时拍摄了一些数码照片。同时也用这台胶卷相机拍了一卷富士彩色胶卷。

华蓥拍摄

我当时手头有几卷富士120彩色胶卷,但都是过期的(2005年期)。

我在做100台相机送人计划时,有很多朋友送给我胶卷,其中有很多是过期的,有的尚可使用,有的出现的问题很大,但是我没有太顾及这方面,因为相机是老的,胶卷老一点也是可以,或许两者的时代相距会更近一些。

华蓥拍摄

可以说我只是强调了老相机的拍摄过程,没有过多在意拍摄的效果和出片质量。

在出发前,我在自家窗前拍了两张,天气不错啊!

华蓥拍摄

️三、最后结局

这台相机我送给了采访的97岁抗美援朝老兵郭凤岐。他是1928年生人,原籍是山东省青州市纸坊镇朱保村,现在住在黑山县西关村的西关小区。

这老人非常传奇,他原籍山东,11岁时就给八路军送信和放哨,后来因为父亲通八路,被日本鬼子吊打、烧房子,最后带全家逃命到了东北。

先后到了沈阳、阜新,最后落到了黑山。

这期间全家六口人,在半年不到时间里,先后失去了妹妹、父亲和小弟弟。母亲带着他和另一个弟弟讨饭,他给人家放羊,勉强活了下来。

再后来,有好心人收留了他们,才得以落脚。

到了辽沈战役,他作为支前民工,到锦州运送伤员和牺牲战士,经历了战场上的生死,也看到了解放军战士的勇敢与不畏生死。

1949年他报名参军,成为解放军战士,先是在沈阳做守卫和安全保卫工作。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从丹东鸭绿江上走过大桥到了朝鲜。

在朝鲜期间他一次被美军飞机轰炸埋住半个身位,小腿负伤,自救后,又抢救出一个完全被埋的战友,再晚一些他就会牺牲了。

他在朝鲜战场不是一线部队,而是保卫部队,负责安全保卫和抓敌特,最后荣立三等功和升为班长。

抗美援朝结束后,他因身体原因,复员回乡,这期间还到鞍山铁矿参加工作,大跃进后再次回乡,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民兵连长,特别是担任了十几年的村支书。

老人现在97岁了,身体非常好,思维敏捷,身体健康。每天依然可以自己散步走很远。

老人说他有好的心态,一生起伏跌宕,经历了太多的生死,看淡了生命的过往,老人现在养老金是3500元(其中3000元是建国前参军的补贴),但他很知足,说自己一辈子都是农民啊。

️沈阳孔德锋帮助胶片冲洗,感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