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洲”点火,何以燎原?

2025-05-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战场“硝烟”正悄然从“云端霸权”转向“端侧自由”。

5月21日,在长沙的湘江之畔,一场颠覆性的技术突围正在上演。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橘洲”V1端侧版,以“轻量化、高精度、强隐私”的技术突破,让文生图片与千行百业的链接成为可能,以此,撕开了AI普惠化的新维度。

️全国首款 破局云端霸权

与当前主流的视觉生成大模型有所区别,“橘洲”是国内基于国产算力预训练的视觉基座大模型,首次实现智能手机端离线秒级生成1024×1024高清图像,彻底打破创作场景的时空限制,并能满足在移动端上的部署和推理需求,大大节省了算力成本。

视觉基座大模型是视觉人工智能生成的基础设施,目前的视觉基座大模型由于其参数量大、算力需求高,推理过程大多在服务器“云端”实现。

汇视威创始人、董事长顾善植介绍,这种运用方式有三大弊端:一是模型推理成本高,给服务器算力成本和运维成本带来极高压力;二是广大用户的个人数据需要定时或不定时地上传至服务器,隐私和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三是对用户的创作环境要求较高,网络带宽受限将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并在离线环境下无法使用。

面对这一行业困境,汇视威团队选择了一条“做减法”的突围路径,以“极限蒸馏”与“架构重构”技术,将解码模型参数量压缩为国外主流开源模型的1/50,在实现数据隐私安全的基础上,在安卓和IOS端均能做到秒级生成图片,确保用户的个人创作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相比云端部署所需的大量服务器资源与复杂运维,端侧推理显著提升了效率与安全性,使个人与企业用户均能在低成本环境下灵活使用AI视觉技术。

目前,“橘洲”已构建超4000万张高质量图文数据集,并融合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进一步提升生成内容的审美契合度和场景适应性。其生成效果已达到国内第一梯队,在图像质量与生成速度之间实现了优异平衡。顾善植表示,“未来三年,大模型产业有万亿级。我们的目标就是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过去几年,AI产业陷入了对“大模型”的集体追逐。谁的模型参数更多、谁的数据集更大、谁的推理能力更强,似乎就拥有了行业话语权。云端部署成为标配,模型训练动辄数亿、数十亿参数,依赖昂贵的算力资源和强大的云基础设施。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成本高企、落地难、用户体验不佳等现实问题。大模型很强,却往往“高高在上”。

近两年,AI行业开始从浮华回归现实,“模型价值”开始从大不大转向用得上。“橘洲”V1端侧版的发布,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突破,更代表了人工智能商业化路径的深刻转变,标志着大模型产业正从“通用狂欢”行至“场景深耕”的关键拐点。“橘洲”所代表的,是人工智能真正走向生产力工具化的开始。

️AI“落地生根”,长沙为何能托起“端侧大模型”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场技术突围的坐标居然是中部城市长沙。这座以“烟火气”闻名的城市,正以“橘洲”为支点,撬动人工智能的应用版图。

为什么是长沙?或许很多人都有此疑问。其实“橘洲”落地长沙并非偶然。

“长沙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是青年人的创业沃土。”顾善植说,不论是以前、现在还是今后,长沙都是他和企业最好的选择。

汇视威董事长顾善植(左)和首席技术官王聪睿(右)还在为“橘洲”视觉大模型做测试和优化。图源长沙晚报

自提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以来,长沙步入产业变革的关键窗口期,近年来通过持续夯实AI领域的底层算力、核心芯片、自研算法、终端适配能力等关键“基建”,已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国产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为汇视威提供算力资源,位于湖南湘江新区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的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首期200P全栈国产化算力集群。自2023年12月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110家企业,孵化超110个AI应用场景,覆盖智能制造、医疗影像、金融风控等关键领域。

更重要的是,长沙的产业链协同能力成为推动技术成型的“加速器”。截至2024年,长沙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突破25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0家,构成了一个活跃且完整的创新生态,在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多个AI落地场景中都拥有活跃的生态企业和市场需求,为“橘洲”这样的端侧模型提供了天然的应用试验田。从虚拟换装、广告生成,到智能驾驶、工业可视化,长沙正在用产业链实力,让人工智能走向“实用型”。

此外,长沙的高校资源也是“技术转化”的关键支点。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大等本地高校,不仅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还构建起强大的产学研体系。像“橘洲”的研发团队,创始人顾善植便是国防科大计算机博士。

在更广阔的人工智能产业战略中,湖南省也将自主安全计算列为战略重点,并以其作为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构建起覆盖软硬件产品及研发、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入选计算领域唯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4年,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5%,产业集聚效益凸显,“两芯一生态”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并作为重要技术路线写入了工信部与湖南省签署的部省合作协议向全国推广。

从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浸没液冷的“硅立方”算力中心,到“橘洲”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清华、国防科大博士团队;从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群,到一条贯穿芯片、算法、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长沙用实际行动证明,AI的未来不只是超级城市的“游戏”。

️结语

今年伊始,长沙早早就出台了《2025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工作要点》《关于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

其中,人工智能更是长沙市“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构筑发展优势的重要领域。

作为湖南省100个标志性数字新基建项目,“橘洲”的落地只是起点。顾善植表示,未来汇视威将逐步拓展至文生视频、视频理解等领域,构建“端云协同”的智能生态。在隐私计算与边缘计算深度融合的当下,“橘洲”或将重塑全球AI产业格局,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点。

如果说“橘洲”的发布是国产AI一次意义深远的技术“上岸”,那么长沙势必要做那块支撑技术“靠岸”的码头。让“橘洲”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