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观察:被算法“折叠”的数字物流“新速度”

2025-05-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从电子面单生成到智能分拣,从路径优化到无人车配送,数字物流正重塑快递体验,使一个个包裹的送达时效从“天”进化到“小时”级。

距离电商“618”年中大促不足一个月时间,各大电商平台的预热已经打响。快递企业纷纷亮出“科技底牌”,为即将到来的收发件高峰做足准备。

智能仓储转运、货运实时监控、包裹数智配送……在大数据、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快递包裹“越跑越快”。智慧物流如同现代经济的毛细血管,将生产端的资源高效送达消费端。

近日,记者跟随一批批包裹,走进快递公司、货运物流数据管理公司、智能快递柜运营企业等运输“中转站”,记录被算法“折叠”的数字物流“新速度”。

转运自动化

与车间里的“新工人”合作

走进位于静海区的申通快递天津转运中心,带有“身份标识”的快递包裹在“立交桥”似的自动化分拣线上按部就班地流转。据介绍,该分拣线一小时最多能处理1.8万件快递包裹。

分拣员张文站在这条繁忙作业的流水线旁,盯着10多个格口下面的收纳袋,随时准备袋满封包。“以前,流水线上的包裹需要工人往下搬运,一个人最多盯2个格口。现在,包裹自动落袋,一个人能盯20个格口。这得益于车间里的‘新工人’。”张文所说的“新工人”就是眼前这条双层立体的交叉矩阵分拣线,其作业效率较以前提高超40%。

在申通快递天津转运中心的进港库,每天约120万件从外地运至天津的快件在这里集结。“我们在全市有100个网点,其中市内六区有47个。一般早上6点半之前,网点的司机们集中过来拉货。每个网点一次拉2000多件包裹,一天要往返多次。”张文说。

随后,申通快递天津转运中心副总经理郭艳凯带领记者来到去年8月投入使用的出港库。这里不仅配有自动化分拣线、智能监控系统,还有自动伸缩机、跨带式安检机等现代化设备。“单台伸缩机每小时操作量0.45万件,出港库这一排伸缩机可同时满足70辆车装货。”据他介绍,在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助力下,小件包裹出港处理效率可达5万件/小时,用工成本降低近25%。

不只是申通快递,顺丰速运、京东物流等快递企业也积极搭建智能化物流体系,全力备战“618”电商大促。

在位于东丽区的顺丰速运(天津)转运中心小件处理区,一件件15公斤以下的快递包裹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快速流转,智能机械臂精准分拣、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穿梭运送、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视觉识别系统实时扫描面单信息……整个车间科技感十足。

“自5月20日起,我们就进入了收发件旺季,日进出货量约85万件。”顺丰速运(天津)转运中心运作组组长孙同旺告诉记者,眼前这个车间里藏着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利器”——AI设备可通过算法“补齐”残损的快递条码信息;12台新“上线”的龙门式智慧安检机不到1秒钟就可识别不同形状、类别的违规货品,准确率达99.6%;5G联网的AGV“小黄人”自主规划最优路径,并将包裹自动投放至格口处……“我们在‘618’之前预计完成3条流水线的智能化改造,其中,窄带分拣线本月底即将投产,届时,车间单日最大周转能力将从现在的126万件提升至180万件。”他说。

在智能仓储转运领域持续发力的还有京东物流。在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天津东丽智能产业园,四向穿梭车、智能提升机等多套智能化设备接力将一个个“大块头”商品运送出库。作为京东物流全国首个大件智能园区,这里可存储冰箱、洗衣机、燃气灶、床垫等数十万件商品,商品配送范围辐射天津、沧州、唐山、秦皇岛等地。

平台数字化

大数据服务全国百万司机

在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中,平台数据化成为物流企业的布局重点。企业通过实时采集运输全链路数据,结合AI算法,实现路线智能规划、仓储动态调配和时效精准预测,以此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5月16日早上5时40分,80多辆当日首班次货车从顺丰速运(天津)转运中心出发,将上万件快递包裹送往顺丰在天津的300多个网点。“每天有1000多辆车往返于网点和转运中心。”该转运中心现场管理负责人曹盼指着手机上的App(应用程序)告诉记者,“当订单生成的那一刻,我们就能通过系统知道包裹具体送达时间。”

如今,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点开订单页面就能看到货物“到哪了”。这不仅是简单的物流追踪,也是一场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字物流之旅。

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软件服务公司G7易流在天津港保税区发展多年,与申通快递、百世物流、中通快递、京东物流等多家物流企业达成合作。载着快递包裹的货车奔跑于全国各地,其运输轨迹在G7易流“智慧大脑”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

“你看,这个苏州的货车司机目前处于严重疲劳状态,车内‘安全管家’响起了AI风险提醒,如果危险驾驶行为一直存在,平台将直接触发人工电话提醒。”G7易流天津总部总经理万俊指着数据管理中心墙上的大屏幕告诉记者,平台“链接”了全国450多万辆货车,其中,活跃车辆有240多万辆。上个月,G7易流安全驾驶系统的风险干预达12万次,百万公里的事故率平均下降17%。

不只是司机的疲劳程度,货车的行驶速度、冷链车箱内的温度等也会在该平台实时显示相关数据,并通过AI算法,生成管理指令。支持这些场景实现功能化作业的载体就摆在G7易流的展厅里。

“这些都是我们的车载设备,是它们将车辆运行数据收集起来,并传输到后台。”万俊告诉记者,最近,他们研发了一款AI智能化产品,该产品除了融入信息收集、预警发布等十几种常规功能外,还可以进行智能决策,“我们计划将这个项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都落在天津”。

此外,G7易流还与伊利、中粮、物美等数十家制造企业和商超达成合作。“我们做了一个货车版‘滴滴’,对接货主及车主,他们可以在平台上接单,完成货物运输。”据万俊介绍,目前,该平台已“链接”超4万名货主,“以前车主送完货后,可能会空车返程。现在,他们能在平台上接返程的送货订单,降低整体运输成本”。

配送智能化

从“人送货”到“货找人”

不久前,我市发布的《关于完善天津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城市末端智能配送设施,推广自助提货柜、智能快件箱。

在天津,很多学校、商场、写字楼、社区周边都有丰巢快递柜的身影。截至目前,天津丰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巢”)已在天津铺设4600多套快递柜,总格口数超45万个,每日处理包裹量达30万件。

庞师傅是丰巢快递柜的运维人员,主要负责南开区和西青区部分区域430多个快递柜的维护工作。“每天早上,公司系统会发来需要维修的快递柜点位,我们会在2小时之内到场维修。”他告诉记者。

庞师傅从事这一行业有10多年了,见证了快递柜从普通走向智能。“快递柜最早用取件码一个个取件,现在有了App,不用触碰柜机,手机操作就能开柜门取件。”他表示,随着快递柜越来越智能,他们的维修技术也要不断迭代,“我们得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柜机智能化升级的步伐”。

不只是智能快递柜,近年来,丰巢加速布局智能化配送。“2025年,我们与顺丰联合打造的无人车在高校成功落地;2022年,我们的机器人打通物流配送全流程;2023年,丰巢首台无人机接驳柜在深圳落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无人车成为物流企业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智能先锋。这些搭载着激光雷达和AI算法的车辆正在重塑现代物流的末端生态,实现从“人送货”到“货找人”。

“我们的无人车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分为接驳车、配送车和背笼车。这些无人车最大运载空间为3立方米,最高时速为每小时50公里,满电续航里程达100公里。”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一个日均收发8000件快递包裹的网点为例,无人车配送效率比传统配送提升20%,每年可节省约84万元的运营成本。

配送终端的技术升级不仅悄悄改变着消费者的收寄件体验,也在倒逼快递企业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

此前,京东物流发布的第六代智能配送车集成了高精度定位、融合感知、行为预测等核心技术,货箱容积达4立方米,最大可载重1000公斤,最高车速达每小时60公里。“我们希望整合目前已有的智能配送车和楼宇室内配送机器人技术,打造‘接棒’模式,构建覆盖物流全链路的城市级无人运力中心,实现从仓库直达消费者门前的无人配送。”京东物流智能驾驶业务负责人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据要素的深度渗透和算法驱动的决策优化正在改变传统的物流方式,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未来,随着前沿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化将推动物流业向更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演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