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Tigerism向阳花2的一些得与失
虎记音频必然是个有争议的牌子,但有争议的牌子也存在一个相对无争议的产品、或者说产品系列,那就是“向阳花”,不论是初代的向阳花还是钛阳花,都有着同价位第一梯队的硬素质表现,虽然可能那些高端烧友群体中保有量更高的是钛阳花,但我个人认为向阳花的调音水准更高、杂食度也更好,只是硬素质层面确实存在落差。
而时隔一年半以后迎来的向阳花二代的更新,并不算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迭代,价格有所上浮、对应的也带来了更好的声音素质表现,而且是一耳朵的那种,标配线依然是星光,这根线当时是虎哥给我寄过来的一大堆线材样品里我认可度最高的一条,仅次于后来我单独写过的“余风”,如果你未来打算给向阳花2换线,这根原线也可以给别的耳塞做升级线用。
外形方面,开箱环节依然是熟悉的方盒+黑色收纳皮包+独立腔体收纳袋,外形和前代相比在配色方面有所变化、工艺相近,纹路倒是会更复杂一些,佩戴也是一致的,是属于那种比较典型的有一定导管深度、对耳朵软骨的“嵌入感”很好,也非常适合自行去玩一些第三方的耳塞套。
关于硬件配置方面,官方没有太多的介绍,详情页获取不到信息,只知道依然是14.2mm的平板单元,但除了硬素质的表现提升以外,除了客观上存在的素质提升以外,向阳花2也带来了一些风格层面的变化,如果是前代的用户纠结是否升级的话,你需要考虑的是调音层面的变量,素质层面无需任何担心。
首先素质方面的升级,听起来比较直观的就是两端延展的变化,说直白点就是两头的能量感更强了,不论是低频的下潜、动态,还是高频的信息量、延展、密度等,都和前代存在明显的提升,而且并不会给你带来中频变薄的那种负面型“两头翘”调音。此外,声场的横向宽度和Y轴的高度都特别优秀,在万元内都算是第一梯队的标准,但可能因为这两边的优势过于大了,纵深对应的改变不是很明显,所以在听感的形状上,向阳花2虽然更开阔、但是没有向阳花那么规矩、那么偏球形,而是更拉的宽也更扁平一些。
低频我觉得是整体最大的一个亮点,因为过去的经验里,单平板的耳塞能够把低频做出密度、下潜的很多,但是很多的听感都不够鲜活、缺乏轻盈感和活泼感,但向阳花2的低频是非常有节奏感的那种风格,尤其是低频本身的录制水平越高、它的反馈越明显,非常适合听汉斯季默的一系列电影原声、以及类似于马久越老师的《蜀山》这种纯器乐演奏,低频部分的圆润感、极低频部分的细节与深度交代完整,而且即便是切换回一些常规的流行、嘻哈曲目,它的低频量感有着适度的增益、听起来也蓬蓬的,一些合成器 元素的低频能够被向阳花2给回放出更有弹性的质感,但话说回来,这种低频本身也肯定是做了“加工”的低频,并非多么严肃还原向,但大部分时候我都觉得是属于正面的听感改善,不论是想听听令人抖腿的CityPop还是严肃向的大编制,向阳花2的低频都能花式驾驭。
中高频部分,会在高频部分的光泽度上听到一些钛阳花的影子、但是拔亮痕迹不那么明显,以前代为标准的话,其实钛阳花的高频是更多、更亮的,也属于一个典型的听感型高频,但反而是向阳花的高频更中性而准确,以古典乐的角度谈回放的话,向阳花突出一个稳字、比较的安定,但反之,它的高频也缺乏一定的爆发力和鲜活度,而向阳花2更好就是往钛阳花的那个方向迈出了两步、但还是保留了相对安定的特性,所以如果你平时对高频的追求是希望声音比较明亮活泼一些的,那向阳花2比初代在听感上更有优势,反之,向阳花2也失去了初代上的那一份稳重与中性,尤其是在管弦乐的部分会有一些拔亮的痕迹。同理,向阳花2的人声我认为是好听的,但是这回明显会更偏女声一些、更加的清甜润泽,我之前很喜欢用向阳花去听听张学友、玉置浩二,声音醇厚、颗粒感细密且自然,而向阳花2则更加适合听听柴田淳、徐佳莹,男声薄了三分、但密度还是够高的,所以考虑到人声的表现的话,向阳花2和初代相比,风格去别要明显大于素质去别,也是一个音色层面比较大的差异,但换言之,如果你之前种草的是钛阳花、但预算不足,向阳花2有点像是一个“平替”。
其实从素质的层面考量,向阳花2在有比较大进步的同时带来的“负面风味”也比较少,至少声场宽大且健康、宽松度佳、两端延展质量高,低频量感与质感的变化很多时候是正面的、但对于一些控制力不足的前端而言也存在淤积的可能性,所以这里或许变相提高了对前端的要求,这个塞子还是需要一些大功率的国砖、基于中低增益的前提下我认为是更好的选择。中高频的器乐质感与人声的变化和前代的差异较大,我这里建议考虑风格区别为主,追求醇厚、安定型的用户,向阳花2反而是比前代退步的,但换来了非常有张力与鲜活度的高频、以及颇为清甜细腻的女声,但anyway,即便风格有所变化,向阳花2我觉得保住了Tigerism家族的“招牌”,依然是他们全系产品里我愿意作为首推项的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