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存款10万被吞4000元,银行称无异常,官方回应“管不了”
️★点个关注不迷路
众所周知,银行营业厅的业务窗口虽然不少,但通常情况下对外营业的只有一两个。
排队也成了银行被吐槽比较多的话题之一,更别说动不动还有VIP来插队,有些复杂的业务,可能半小时都办不完,储户等一两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
这样一来,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存取款,ATM机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然而,方便归方便,ATM机也不是没有缺点。
比如存钱的时候明明是真钱却反复识别错误,导致三番五次的存不进去,让你火大还发不出来。
这还算不了什么,更让人无语的是,有时候还会出现被无端吞卡或者吞钱的问题,方便反倒成了麻烦。
️近日,来自武汉的程女士就遭遇了这一困境,自己在银行ATM机上存款近10万元时被吞4000元,可银行方面却表示,已检查机器、查看监控录像,发现并无异常。
据程女士讲述,4月27日,她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武汉市洪山区支行,计划存入准备好的96900元现金。
一开始,她用的是银行大厅的ATM机操作,共计放入26900元现金,却只存入了15900元,还有11000元被吐出。
考虑到私密性和安全,程女士来到有独立隔间的24小时ATM机,将刚吐出的11000元按照“1000+10000”的顺序存入,后续在查看银行流水的时候发现,️存入的10000元变成了5800元。
️程女士称,“除去退回的200元,其余还有4000元不翼而飞”。
程女士随即联系了银行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可以先回去等清机核对,若有问题钱会回到原账户。️但是几天后银行反馈“机器无故障”。
5月12日,记者致电涉事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客户投诉此事,不过银行联系了ATM厂家,出具了当天时段的交易流水,并调取了事发时的监控录像,均未发现异常。
工作人员称,️“ATM厂家出具了冠字号证明,监控显示该客户在走动的时间内也没有出现钱款遗失的情况”。
程女士也将自己的遭遇反馈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对方回复,此类消费纠纷事项属于当事人和涉事银行的民事纠纷,️应通过民事途径予以解决,已将该消费纠纷事项转送相应机构处理。
️银行否认“吞钱”,金融监管局说“管不了”,那这笔无端消失的4000元钱去了哪里?
到底是储户在说谎,还是ATM机出了问题?
公众所担忧的是,ATM机上的监控只能记录储户存款的过程,如何确保机器并没有“吞钱”。
️银行称ATM厂家出具了冠字号证明,客户在走动的时间内没有出现钱款遗失的情况,这个理由够不够充分?
有人质疑,金融监管局的做法是在推卸责任,从事件本身来看,或许还真是冤枉了他们。
作为监管机构,他们有纠正银行违规操作的职能,但对于这种“说不清楚真相”的纠纷,还真是无能为力。
如此一来,就需要储户自己去与银行进行沟通协商,实在不行,可能通过报警或者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权。
那么,注意保存证据就尤为重要了,它包括:
比如之前在大厅ATM机上的操作记录,故障ATM的小票、相关的监控视频、银行账户流水、与银行的沟通记录、报警记录等等。
此前,极目新闻也曾报道过类似的事件,武汉的吴先生与妹妹在某银行ATM机存入38000元,退出100元后,银行机器只显示27900元。
️对于“消失”的10000元,两人认为是被机器吞了,银行同样称经过调查“无异常”。
对于此类纠纷,根据以往的报道,如果储户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自己当时存钱的真正数额,还不一定能维权成功。
有网友提议,大家在用ATM机存钱时,一定要在监控下数一遍,方便保留证据。
️4000元钱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这其中一定是某一方出了问题,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的时候,我们暂且不要预设立场去做无端的怀疑。
坦白说,一出事银行就被怀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自己“作”出来的。
这些年来,银行排队难、取钱难、无故被封卡等现象频发,导致信用出了很大问题。
如此一来,很多人就天然把银行看成了“坏”的一方,默认它是在欺负储户。
️这种看法当然是偏激的,可银行同样需要先反思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一个靠信用存身的机构,如果不能摆正自身的位置,不能把储户一视同仁,就很难获得公众的信任。
️而一旦这种事情处理不好,本就不咋滴的名声,很可能会“雪上加霜”。
信息来源:
1.极目新闻|市民怀疑ATM机吞了10000元,银行和警方查看监控查实:数据无差错
2.羊城派:女子称用ATM机存款近10万元时被吞4000元,银行回应
️点赞、关注、转发、在看都是鼓励,喜欢点个关注吧
封面·配图 /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