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落地,机构密集调研布局未来赛道
二季度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成为资本市场的“顶流”赛道。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中控技术、兆威机电、蓝思科技等52家产业链企业累计接待超千家机构调研,单家公司最高调研频次达390次,折射出资本市场对机器人产业化的强烈预期。
️产业化进程提档,工业场景落地成共识
在调研名单中,中控技术以390家机构调研量居首。这家工业自动化龙头正加速机器人赛道布局:2024年作为第一大股东参与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年内连续发布两款自研整机产品。其“领航者2号NAVIAI”即将接入DeepSeek的多模态模型Janus Pro,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向具身智能迈出关键一步。据公司透露,首款产品已落地某石化企业实验室,承担高危作业场景的智能替代。
蓝思科技同期接待208家机构调研,其机器人布局版图渐显。这家消费电子玻璃盖板龙头自2016年启动工业机器人研发,目前六轴机器人、AOI检测机器人已实现产线大规模应用。公司正将技术延伸至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计划通过产业链协同开发,抢占服务机器人新赛道。
️核心部件国产化提速,产业链公司各显神通
富临精工在调研中披露,其智能电关节模组已完成小批量生产,正对接多家主流机器人厂商。作为汽车精密零部件龙头,公司正将减速器、驱动器等技术储备向机器人领域迁移,目前已形成伺服电机、运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
领益智造则展示了更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力。这家消费电子结构件巨头已向人形机器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灵巧手总成等核心组件,并在整机组装环节形成成熟经验。其模具开发精度达0.005mm级,可满足机器人关节部件的高精度加工需求。
创世纪的布局更具前瞻性。公司针对人形机器人关节部件加工需求,升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设备,推出定制化产品矩阵。据披露,其机器人相关产品收入已实现快速增长,并与多家产业链客户建立合作。
️资本与技术共振,商业化曙光初现
上海证券分析指出,华为、字节跳动、特斯拉等巨头加速入局,正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的出现,解决了机器人环境感知与交互难题,为工业场景落地扫清关键障碍。
安培龙在调研中透露,其基于MEMS技术的力矩传感器已进入客户送样阶段,这类产品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精准力控的核心部件。创世纪则通过设备升级,切入机器人结构件加工市场,其钻铣加工中心加工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300%。
随着机构调研持续升温,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迎来技术突破与资本加持的双重红利期。从核心部件国产化到整机方案成熟,从工业场景试点到商业化落地,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书写智能制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