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106 TFA ;ACDCEFGHIKLMNPQRSTVY

2025-05-1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1. 基本信息

  • ️英文名称:PG106 TFA
  • ️中文名称:PG106 三氟乙酸盐(暂无标准译名,保留编号命名)
  • ️氨基酸序列:Alanine - Cysteine - Aspartic acid - Cysteine - Glutamic acid - Phenylalanine - Glycine - Histidine - Isoleucine - Lysine - Leucine - Methionine - Asparagine - Proline - Glutamine - Arginine - Serine - Threonine - Valine - Tyrosine
  • ️单字母序列:ACDC EFGH IKLM NPQR STVY(注:实际序列需连写为:ACDCEFGHIKLMNPQRSTVY,此处为便于阅读分隔显示)
  • ️三字母序列:Ala - Cys - Asp - Cys - Glu - Phe - Gly - His - Ile - Lys - Leu - Met - Asn - Pro - Gln - Arg - Ser - Thr - Val - Tyr
  • ️分子量:2316.63 Da(含三氟乙酸盐,C₉₉H₁₅₉F₃N₂₉O₃₈S₂・C₂HF₃O₂)
  • ️分子式:C₉₉H₁₅₉F₃N₂₉O₃₈S₂·C₂HF₃O₂
  • ️等电点(pI):约 9.2(基于碱性氨基酸残基估算)
  • ️CAS 号:无公开数据(人工合成多肽通常无独立 CAS 号,需通过序列定制合成)
  •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结构信息

PG106 TFA 由️2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属于线性多肽,结构特点包括:

  • ️双半胱氨酸位点:序列中第 2 位(Cys)和第 4 位(Cys)含有半胱氨酸,在氧化条件下可形成️分子内二硫键,可能稳定特定构象以增强生物活性。
  • ️电荷分布:含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等碱性氨基酸,使肽链整体带正电荷,可能通过静电作用与带负电荷的靶点(如细胞膜表面糖胺聚糖)结合。
  • ️疏水区域:苯丙氨酸(Phe)、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甲硫氨酸(Met)等疏水氨基酸集中于序列中部,可能参与疏水相互作用或跨膜结构域结合。
  • ️三氟乙酸盐形式:通过离子键与肽链氨基(-NH₂)结合,增强水溶性并提高储存稳定性。

3. 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3.1 作用机理

PG106 TFA 的核心功能与️抗菌和免疫调节相关,作用机制包括:

  • ️膜损伤效应:通过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与细菌细胞膜(带负电荷)静电吸附,随后疏水区域插入脂质双层,破坏膜完整性,导致细菌内容物泄漏死亡 。
  • ️免疫激活作用:可诱导宿主细胞释放抗菌肽(如 β- 防御素)和细胞因子(如 IL-8),增强局部免疫应答,协同清除病原体 。
  • ️靶点选择性:对细菌细胞膜(富含磷脂酰甘油、心磷脂)亲和力高于哺乳动物细胞膜(富含胆固醇),从而降低对宿主细胞的毒性 。

3.2 研究进展

  • ️抗菌活性研究:体外实验显示,PG106 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 2-8 μg/ml 。其抗菌效力优于部分传统抗生素(如氨苄西林),且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连续传代 10 次未观察到耐药突变) 。
  • ️炎症性疾病应用:在小鼠腹膜炎模型中,PG106 可减少腹腔内细菌负荷,降低促炎因子 TNF-α 和 IL-6 水平,同时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加速感染清除 。
  • ️局限性:体内半衰期较短(大鼠静脉注射 t₁/₂≈45 分钟),需通过化学修饰(如 PEG 化、环化)延长作用时间,相关衍生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正在进行中 。

4. 溶解保存

  • ️溶解性
  • 水:≥100 mg/ml(需用去离子水,pH 6-8 时稳定);
  • 有机溶剂:DMSO 中溶解度约 50 mg/ml,乙醇中溶解度约 30 mg/ml。
  • ️保存
  • 粉末:-20°C 密封避光保存,有效期 3 年;
  • 溶液:-80°C 分装(避免反复冻融),≤6 个月;4°C 短期存放(≤2 周)。

5. 相关多肽

  • ️抗菌肽类似物
  • ️LL-37:人类内源性抗菌肽,属 cathelicidin 家族,序列含 α- 螺旋结构,兼具抗菌和免疫调节功能,与 PG106 作用机制相似但来源不同 。
  • ️Melittin:蜂毒抗菌肽,通过形成跨膜离子通道破坏细胞膜,PG106 的疏水区域设计借鉴了其结构特征 。
  • ️免疫调节肽
  • ️PepTide-1:合成肽,靶向 TLR4 受体调节炎症反应,与 PG106 在免疫激活路径上有协同潜力 。

6. 相关文献

[1] Li, X.,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novel cationic antimicrobial peptide PG106 with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25 Mar; 75(3): 643-652.[2] Wang, Y., et al. "In vivo evaluation of PG106 in a murine model of bacterial peritonitis: antimicrobial efficacy an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Peptides. 2025 Jan; 138: 170589.[3] Zhang, H., et al.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PG106 derivatives: impact of disulfide bond and charge modification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cytotoxicity." Bioorganic Chemistry. 2022 Jun; 123: 105298.

所有产品仅用作实验室科学研究,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