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陈景润,47岁娶29岁女军医,唯一的儿子如今生活怎样?
哥德巴赫猜想,作为现代数学的三大未解难题之一,一直以来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投入无数心血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的许多杰出数学家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华罗庚、王元、潘承洞等人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然而,有一位数学家,他的成就超越了前人的所有努力,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最有力证据。他的名字在国际数学界声名赫赫,被称为“陈氏定理”的创立者,他就是陈景润。
提起陈景润,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小学课本上的一篇《不知疲倦的人》,记得那个不畏艰难、孜孜不倦的数学家,他不仅为世界级的数学难题提供了答案,也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伟大人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伟大的数学家身后的传奇生活同样充满了波澜壮阔。生活在父亲光辉下的陈由伟,他的故事同样不乏传奇色彩。
陈景润于1933年出生在福建福州,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年仅十四岁时,母亲便去世,家境贫困的家庭使得他不得不在求学之外,照顾弟弟妹妹。这样的成长背景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并激励他始终相信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1950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陈景润被厦门大学数学系录取。1953年毕业后,他被推荐到北京四中担任教师。然而,陈景润对数学的执着让他在社交方面显得有些笨拙。他在讲课时口齿不清,面对活泼的学生们也显得有些无从下手。学校的校长把这一情况反馈给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王亚南深知这位数学天才不应被埋没,于是决定将他调回厦门大学,给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数学研究。
1956年,陈景润的才华被华罗庚发现并欣赏,他被提拔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开始了对数学更深入的探索。渐渐地,陈景润在1966年、1973年和1979年陆续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为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奠定了他在数学史上的伟大地位。然而,他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长时间的过度工作令他身体逐渐虚弱。
1978年,因过度劳累,陈景润被紧急送往医院。在医院里,他邂逅了自己一生的挚爱——比他小18岁的女医生由昆。陈景润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温柔的女子,他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你是我半生遇到的第一个喜欢的人,如果不是你,我宁愿一辈子不结婚,我是不会放弃的。”面对这位年长的数学家,由昆起初难以接受,但陈景润那股坚韧不拔的执着,最终打动了她,二人走到了一起。
1980年,47岁的陈景润与29岁的由昆结婚,并在婚后的第二年迎来了他们的儿子——陈由伟。这个孩子的名字里含有母亲的姓氏,原本打算取名“由陈伟”,但最终决定用父亲的姓氏。陈景润显然非常疼爱妻子,由此可见他对家庭的珍视与关爱。
陈由伟自幼便是父亲的心头宝,他的成长得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宠爱。尽管陈景润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数学事业,但他并未强迫儿子走上自己的道路。陈由伟年幼时爱好广泛,喜欢在家里涂鸦,拆解收音机、手表等电子设备进行研究,虽然这些“作品”通常最终变成一团糟,但陈景润从未责怪过他,而是鼓励他在探索中自由成长。
陈由伟对数学并未产生浓厚兴趣,反而更偏爱艺术与音乐,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加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小号班,并且对美术也充满了热情。陈景润始终没有要求儿子走上数学这条路,而是尊重他对自己兴趣的选择,鼓励他追寻自己的梦想。
然而,陈景润的温情父爱并未持续太久。在陈由伟15岁时,父亲因长期在煤油灯下工作,吸入大量有害气体,最终导致了帕金森综合症的发作。1996年,陈景润因病去世,年仅63岁,离开了深爱的妻子和儿子。父亲的去世,带给陈由伟莫大的痛苦,但也让他更加珍惜父亲的教诲。
陈由伟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在父亲的光环下成长,但也常常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无论身处何地,他都无法逃脱“陈景润之子”的身份。“你爸爸是陈景润,你一定数学很好吧?”这样的评价总是伴随左右,令他备感困扰。
尽管如此,陈由伟最终还是走上了与父亲完全不同的道路。在报考大学时,他选择了远赴加拿大留学,学习商科,彻底告别了与数学的联系。身处异国他乡,他感受到了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由,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然而,在加拿大学习的第二年,陈由伟突发奇想,决定转学到数学系。当时,他正在准备一场考试,翻开了一本关于父亲“陈氏定理”的书籍,意外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随着对数学的不断深入,他开始意识到,数学是他与父亲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
陈由伟的数学天赋继承自父亲,经过一段艰苦的努力后,他顺利获得了数学硕士学位。回想起父亲的教诲,尤其是当年父亲鼓励他要“热爱祖国”,陈由伟最终决定回国,继续深造与发展。
回到国内后,陈由伟逐渐摆脱了“陈景润之子”的标签,开始凭借自己的实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创建了一家医疗企业,并通过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企业创新。2025年,他的公司入选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并在2022年获得“科技改革示范性单位企业”的殊荣。
如今,陈由伟不仅是美亚柏科公司副总经理,还经常受邀在各地发表演讲,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与家国情怀。在厦门大学的演讲中,他不止一次提到父亲,眼中总流露出深深的敬仰与思念。
陈由伟曾说:“我的父亲陈景润可能是许多进入厦大学生的榜样,但对我来说,他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相比科学家,他更多的是我的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陈由伟不仅回应了父亲的期望,也成为了一个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他以实际行动证明,父亲陈景润的家国情怀早已深深植根于他心中。如今,陈由伟以父亲为榜样,继续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将陈景润的精神传承下去,帮助更多有潜力的年轻学子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