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商代表与省长面对面,为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献策
5月14日,在省政协机关三楼常委会议厅,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召开。粤商代表与省长面对面,围绕“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协商座谈。
近年来,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均居首位。
当前,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主要困难?如何持续抢占发展制高点?会上,粤商代表结合行业实践与前沿思考展开热议、提出建议。
️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
今年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省政府、省政协确定以“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作为上半年“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议题。
协商座谈会前,省政协联合省有关职能部门、地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分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市,以及北京市、浙江省开展调研考察。同时,通过召开“主席·委员专家深聊会”、组织线上讨论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齐全、制造能力强、应用场景多、研发实力强、市场前景广等优势突出,综合实力位居国内第一梯队。广东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连续5年全国第一;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如何持续抢抓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报告建议,从科学谋划发展方向与产业布局、构建“自主+开放”并重的创新路径、以场景应用牵引产业创新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发力,加快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报告提出的建议受到多位粤商代表的响应。其中,多位粤商代表关注强化产业链协同、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机器人企业面临巨大的研发成本和算力投入费用,这些费用相当部分投入在云端算力、本地算力和物理大模型。”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说,大模型将是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建议广东积极引进行业顶尖的大模型团队。同时对现有的做得好的科研型机构应推动开源体系,发展机器人实验室。
“目前在广东很难由一家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全栈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群建议,由大湾区国创中心牵头,组建全栈国产化的“智能硬件+操作系统+大小模型+机器人智能控制”智能工业机器人作业系统创新联合体,以自主智能操作系统为基础,联合一批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等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聚焦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升级,共同攻克AI机器人芯片、智能自主操作系统、智能工业控制器等关键共性技术。
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丁宁建议,完善动力组件等关键部件及系统检验检测体系与标准。他建议,由政府牵头联合智能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建设辐射华南甚至全国的智能机器人综合检测平台,共同制定智能机器人动力组件及整机相关标准,推出一套符合智能机器人产品的专用检测方式及工具,完善智能机器人产品中试熟化、工程开发、工艺改进等中试验证能力,为智能机器人进入千行百业提供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技术支撑。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烈表示,与会粤商对机器人安全标准、检测试验标准制定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加快推进省级事权的市场准入事项,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
️建议深化场景开放,以应用需求牵引产业创新
报告指出,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有部分困难与问题待破解,包括发展战略与布局不够明晰、前沿技术积累与人才优势不够突出、应用场景牵引作用未充分发挥、产业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协商座谈会上,粤商代表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多位粤商代表建议,深化场景开放,以应用需求牵引产业创新。
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金博建议,深化场景应用牵引,由政府牵头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国产机器人技术在大型国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场景应用。
华为云首席战略官王丰建议,由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分级分类场景清单,聚焦20个高价值领域如半导体封装、灾害救援、手术机器人等,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吸引企业攻关。同时,设立应用示范基金,对场景落地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奖励。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曾进泽在回应时介绍,广东正加快拓展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两项行动,首批50个“人工智能+”名单已于4月发布,“机器人+”名单计划于6月发布,围绕制造业、农业、建筑业等11个领域,发挥“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场景。接下来,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吸收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的好意见、好思路,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平台、融资,亦是粤商代表关注的话题。
“产业需要的,不只是高校的研究生做深度科研,还涉及到产品的测试、部署、运维各个方面,所以需要不同维度各类技能水平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方案。”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冷晓琨建议,依托广东优质的高校资源,出台具身智能专业的培养方案。
“除了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也是重要的发力点。”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国军说,广深莞佛有很好的制造业集群资源,应该整合利用起来,加大投入,打造一批“研发—中试—孵化”一体化平台,打通“技术孤岛”,疏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广州卡伊瓦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其峰说,智能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需要引导、强化产业基金投入,积极推动政府产业基金与市场化基金联动,不断培育壮大专项资本、战略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投入。(记者 马立敏 祁雷 通讯员 张露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