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初筛、两栖智能、AI普法,多款机器人亮相警博会

2025-05-1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作为首次设立的展区,智慧化无人装备展区围满了观众。记者要挤入人群里,才看到展台上的水下救援打捞机器人、探测机器人、两栖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智慧巡逻车等科技装备。而在另一个展厅里,不少人在围观普法萌宠“妞妞”,只要人们捏捏它的小手,就能问它任何法律问题。

5月14日上午,以“新技术、新装备、新质战斗力”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警博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警博会为期4天,展区总面积6.4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史新高,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35家企业参展。

据介绍,公安部自2002年起,已成功举办11届警博会。历届警博会汇聚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最新装备成果,展示新技术在警用装备上的最新应用,引领警用装备行业发展趋势,目前已是中国最权威的警用装备盛会,也是我国警用装备行业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国际警用装备交流的重要平台。

5月14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图为移民管理装备展区。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机器人和无人化装备上展

智慧化无人装备展区的角落里,一个黑色球形物体吸引了人群注意。关于它的宣传彩页,是在黄沙漫天的环境里,和身穿宇航服的人类,协同执行探测任务。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两栖智能机器人,“把它设计成一个球,就是为了能适应各种地形。它能在滩涂、岩砾、沙漠等恶劣环境中,长时间执行巡逻、监控、探测、救生、对抗、处置以及查打一体等多种任务。”

据介绍,这种球形机器人源于水星着陆探测的需要,由我国企业的科研人员独创了“球形结构+摆锤运动+高速滚动”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轮式和腿足式机器人的原生缺陷。目前已在民航机场、能源、化工等领域中,被用于安全防范、监控巡查等日常业务的无人化替代。

智慧化无人装备展区展示的两栖智能机器人。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智慧化无人装备展区里还展出了不少履带式“小车”,被标注“机器人”字样。一款普通背包大小的探测机器人,可用于搜排爆场景下可疑物的X光探测。据文字牌介绍,它能搭载X光激光发射器,通过检测拍照距离和照片中物体尺寸,实现爆炸物的探测和估算爆炸物的大小。

记者发现,不仅是智慧化无人装备展区,其他一些展区里也有无人化装备展出。如在交通管理装备展区里,有一款“酒驾初筛机器人”上展。该“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将识别酒精的传感器直接送到驾驶员的面前,并通过智能语音引导驾驶员完成酒驾初查检测。据解说员介绍,该智能设备每次检测仅需三五秒,单次工作时间长达4个小时,有效降低了交通民警的工作强度。

民警演示“酒驾初筛机器人”的用法。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国产系统和解决方案受到青睐

“这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生产的。”在禁毒技术装备展区,解说员毕磊一脸骄傲,指着一台只有手提包大小的便携式毒品检测一体机说。他介绍,他们团队创造出了一种物联网智慧禁毒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小型化质谱仪、便携式毒品检测一体机、手机APP验毒套件、毒情监测用水样自动采集器等新型禁毒装备和智慧禁毒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软件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构建了一张从民警到派出所再到公安局的数字化禁毒网络。

他举例说,曾经西南某地,一吸毒者把毒品冲入马桶里,结果被当地安装的毒情监测用水样自动采集器识别出来了下水道中的毒品,从而触发警报。最终经过公安机关侦查,该吸毒者落网,“总之,我们这个解决方案,可以实时采集所有禁毒装备、人员、样本等数据,使禁毒工作不再全依赖人工。”

在禁毒技术装备展区,解说员毕磊介绍他们团队研发的禁毒解决方案。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天津云翔”参展商陈岭,是第一次参加警博会,带来了关于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安防的方案体系。他介绍,该方案体系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备受行业青睐。警博会首日,已经有几十个行业人士和他交换了名片。“上海特金”参展商也带来了关于城市低空安全的产品体系,在警博会首日迎来不少围观,其一些自主研发的产品,获得不少专业人士的赞叹。

警鸿装备专区是今年首次设立的展区。该展区里的产品,通过中国人自主可控的警用鸿蒙操作系统,解决警务实战中装备安全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警用装备新生态。记者看到,警鸿装备专区里有搭载警用鸿蒙系统的智能警灯、执法记录仪、智能网关等。

警鸿装备专区吸引众多参观者关注。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便民产品树立“暖心警务”形象

在展馆的角落里,几只“熊猫警官”形象的玩具在回答参观者的问题:“你问我来自哪里,我来自数码世界。很高兴能和现实世界的你做朋友。亲爱的朋友,你来自哪里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只小玩具叫“妞妞”,是由烟台交警研发出来的AI交警智能体。人们只要捏捏它的手,就可以触发设备开关,可以和它聊天了。

据烟台警方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妞妞”搭载私有化部署的公安专业知识库,实时获取所关联的公安交警等公众号内容,可提供最新的路况信息查询、法律法规咨询、交管业务指南等便民服务。而且系统搭载自研智能体工作流引擎,集成交管常识知识库,及时同步烟台最新交通法规、路网优化数据(如滨海路绿波带数据)及城市治理策略,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将专业信息术语,转化为“哪里易违章”“如何避拥堵”等通俗解答。

烟台公安研发的交警智能体“妞妞”。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同样让人感受到“暖心警务”的,还有杭州公安研发的社区数字警察“警小爱”。“Hi,我们是警小爱。我们是杭州公安在微信平台上的AI警官,我能随时随地为大家提供政务咨询服务,希望成为您的‘警察朋友’。”这是记者在扫描“警小爱”微信二维码后,对话框里弹出来的第一句问候。5月14日下午,展区数字屏显示着“警小爱”的社区服务数据:累计咨询数4208195次。

在移民管理装备展区,国家移民管理局展出了多个便民属性的装备。“这个装备由国家移民管理局自主研发,适用于全种类出入境证件申请办理,可以将出入境人员的办证效率提升1倍以上,做到证件办理一窗办结、一站服务、一次办好……”警博会首日,解说员向参观者介绍出入境一体化智能交互终端装备。

据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警博会组委会副秘书长余兵介绍,在本届警博会上,有一大批便民利企的装备亮相,如车管智能导办机器人、智能问答数字人、无人救生艇、24小时自助报案亭等系列便民服务新装备等,它们的出现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安全。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牵 校对 薛京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