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瓴光电童维军:纤毫之间 光速未来

2025-05-1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它是信息时代的‘隐形脉络’,是光速传递中的精密艺术;它纤如发丝,却能穿透深海、遨游星空、重塑医疗边界。从5G基站到量子通信,从智能传感到激光制造,特种光纤——这根看似微小的“玻璃丝”,正在撬动人类科技的无限可能。让我们跟随本期嘉宾,来自武汉市飞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童维军教授,一同探寻这群“追光者”的初心与坚守。

“科学技术是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访谈伊始,童维军教授以这句话诠释了飞瓴光电的使命。他提到,公司自成立之初便聚焦于“光学材料掺杂技术”与“特种光纤应用”,致力于解决极端工业场景下的技术难题。在通信光纤技术已高度成熟的背景下,飞瓴光电瞄准能量光子学领域,突破传统技术框架,开发出面向核辐照、深紫外、强激光等极端环境的特种光纤产品。童维军教授强调:“光子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能量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技术革新,让光纤在更多关键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谈及具体创新,童维军教授分享了团队自主研发的“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制备技术”。这一技术解决了非金属元素掺杂石英玻璃的稳定性难题,打破了德国在同类技术上的垄断。相比传统工艺,该技术能耗更低、效率更高,且可应用于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的生产,为国产特种光纤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飞瓴光电通过重构技术体系,实现了从材料设计到装备制造的全面自主可控,目前已推出深掺氟系列预制棒、高功率耐受镀膜产品等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成果。

面对通信传感、工业激光、生物医疗等差异化显著的行业需求,飞瓴光电提出“面向场景的定制化服务”模式。童维军教授解释道,公司通过技术共性提炼、硬件平台建设与组织协同创新,为不同行业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例如,在工业激光领域,团队开发的高功率传能光纤助力国产激光设备突破功率瓶颈;在生物医疗领域,特种光纤技术被应用于精准激光手术设备,推动医疗技术升级。“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价值需要扎根于实际场景。”童维军教授说。

“人才是技术落地的核心。”童维军教授介绍,飞瓴光电的团队建设以“长期主义”为导向,注重人才的诚信、学习力与自驱力。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将高校的机理研究与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结合,形成“产学研用”闭环。目前,团队中博士与硕士占比35%,老中青三代形成“1:3:9”的梯队结构,既保障了技术传承,又激发了创新活力。童维军教授特别提到:“我们不仅培养工程师,更希望塑造有责任感的行业领袖,这是组织健康发展的根基。”

“自主开发、填补空白、打破垄断”是飞瓴光电贯穿始终的理念。童维军教授回忆,从通信线缆国产化到特种光纤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深入应用场景打磨技术。如今,公司产品已成功替代进口,应用于深紫外光刻、激光雷达、星链光放大等前沿领域。他坦言:“这条路充满荆棘,但每当看到国产光纤在关键工程中发挥作用,一切努力都值得。”

对于行业趋势,童维军教授充满信心。他认为,通信光纤将向高端化、专网化发展,而工业激光、量子通信、水下通信等领域对特种光纤的需求将持续爆发。“光子学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能量光子学,推动光纤技术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国家战略中落地生根。”

访谈尾声,童维军教授用“激情”“精进”“卓越”三个关键词总结创业心得。他强调,唯有热爱才能驱动创新,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实现突破。正如主持人所言:“当每个个体将工作做到极致,便是对时代最好的贡献。”童维军教授与飞瓴光电的故事,正是中国科技企业以创新之光点亮大国崛起之路的生动缩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