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锐评丨盲人办卡被要求“睁眼”认证?看似合规,实则荒谬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5月13日,江苏扬州的一位盲人办理手机卡时,无法完成刷脸验证的消息,引发关注。5月初,80周岁的管先生在保姆的陪同下,来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某运营商营业厅,准备办理一张手机卡。管先生原本以为,凭借身份证就能顺利办卡,可没想到,在人脸识别环节却卡了壳。“办卡需要刷脸,可我没办法眨眼,根本办不了。”管先生无奈地说。由于无法完成刷脸验证,他只能让女婿赶到营业厅,以女婿的名义办理了一张手机卡,再转交给自己使用。(5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热搜截图
从技术与管理的初衷来看,要求手机卡办理进行人脸识别,确实有其合理性。在电信诈骗频发的当下,这一程序旨在防止新开手机卡被他人盗用,确保人卡合一,从源头阻断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通信安全和用户权益。但当规则面对盲人等特殊群体时,因受生理条件限制,难以完成“摇头”“眨眼”等验证指令,相关工作人员依然机械地执行统一标准,不仅是强人所难,更是背离了规则制定的初衷。
强迫盲人完成其无法做到的刷脸验证,看似合规,实则荒谬。为了完成办卡,管先生只能让女婿以其名义办理手机卡后转交自己使用,这一结果恰恰与“人卡合一”的管理目标背道而驰。如此做法不仅未能真正防范风险,反而催生了手机卡转让使用的情况,让规则执行沦为形式主义。这不禁让人反思:到底是规则服务于人,还是人要被规则所“折腾”?
反观那些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的营业厅,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允许残疾人持残疾证,通过拍照片留档替代人脸识别完成办卡,既考虑到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给予了便利,又通过其他方式留存有效身份信息,保证管理可追溯,实现了安全与便利的平衡。这启示着,规则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在面对特殊情况时,应该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自主决定权,根据实际情况特事特办。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服务细节中。
盲人办卡受阻事件,不仅是对某一家运营商服务的拷问,更应引起整个社会服务体系的反思。唯有打破规则执行中的僵化思维,将人性化服务贯穿始终,才能让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人,让规则既有力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