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智库:2025年实验室自动化行研报告
今天分享的是:动脉智库:2025年实验室自动化行研报告
报告共计:63页
实验室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实验室自动化借助现代技术设备,实现实验操作与流程自动化,具有解放人力、简化流程、降低误差、提升通量与准确性等优势,发展态势迅猛。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实验室自动化行业发展迅速。因生命科学上游行业国产替代需求,叠加工业自动化人才供给增加、技术进步、下游需求升级、政策支持等因素,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3.0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2.29亿元。全球实验室自动化软件市场也在持续扩张,2023年达到一定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进一步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可观。
产业链方面,上游涵盖精密机械、电子元件及软件开发等产业。精密机械保障设备结构精准耐用,电子元件提供高效电气控制与数据传输,软件产业赋予设备智能化灵魂,通过算法和程序优化实验流程管理。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分为研究型和检验检测型用户。研究型包括高校科研机构、CRO公司、合成生物学公司和药企;检验检测型有医院、第三方检测中心、疾控中心、海关等。
行业发展阶段上,多数实验室处于单模块和工作站层级。虽有政策支持与资本涌入,但多数企业尚处早期。国内厂商多在2016 - 2025年成立,产品初现雏形,与进口厂商相比,在运行稳定性、功能完备性、系统开放性等交付使用体验上存在差距,尤其在软件领域差距较大。不过,国产厂商具有国产替代政策导向、价格约为进口一半的价格优势以及工程师可随时上门的售后服务优势,更多承担客户方案规划咨询和行业领路人角色,但交付落地还需在人才结构和管理标准化方面努力。
从商业化现状与趋势看,行业企业类型有软件开发商、硬件设备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软硬一体整体解决方案受青睐,本土企业在成本和售后上优势明显。企业多采取软硬结合、标准品与定制化结合策略,部分通过横向拓展或纵深深耕提升竞争力,自研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在资本寒冬下,国产替代率逆势上升,同时企业积极出海,小型通用设备出海较快,东南亚等成为重要市场。
在各领域应用中,体外诊断领域,医院检验科自动化程度高,二级医院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潜在市场,临床质谱向全自动发展;药物研发领域,自动化可解决传统研发操作繁琐、数据管理混乱等问题,对设备灵活性、精细度、稳定性、合规性有更高期待,AI和机器视觉技术可降低错误率和操作门槛;合成生物学领域,自动化设备应用广泛,但菌株测试自动化平台开发有挑战;基因测序领域,NGS技术临床应用广但自动化程度低,从单机到流水线,自动化解决方案日益多元,测序一体机是发展方向,但仍有环节需优化。
未来,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将朝着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和网络化方向加速升级,行业规模有望持续增长。企业需提升自研能力,满足多样化需求,把握国产替代和出海机遇,加强行业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总结呈现了实验室自动化行业的多方面情况,不知是否符合你的预期?若你对行业的某个特定方面感兴趣,比如某一领域的应用细节,或者国产厂商的发展策略,都可以告诉我,我能进一步为你深入分析。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