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tide 5g;908065 - 91 - 8;FLIIRRPIVLGLL
1.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Peptide 5g
中文名称:暂无特定统一中文名称
氨基酸序列:Phe-Leu-Ile-Ile-Arg-Arg-Pro-Ile-Val-Leu-Gly-Leu-Leu
单字母序列:FLIIRRPIVLGLL
三字母序列:Phe-Leu-Ile-Ile-Arg-Arg-Pro-Ile-Val-Leu-Gly-Leu-Leu
分子量:1522.96
分子式:\(C_{75}H_{131}N_{19}O_{14}\)
等电点:暂无明确公开数据
所有产品仅用作实验室科学研究,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结构信息
Peptide 5g 由 1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线性多肽链 。其氨基酸序列中的不同氨基酸残基赋予了该肽特定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例如,苯丙氨酸(Phe)、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等非极性氨基酸的存在,可能影响肽的疏水性,而精氨酸(Arg)等带电荷氨基酸则对肽的电荷性质有贡献 。具体的三维结构可能会通过二级结构(如 α- 螺旋、β- 折叠等)的形成以及氨基酸残基间的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等)进一步折叠成特定构象,但目前尚未有详细的高分辨率结构报道。
3. 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作用机理:作为一种抗菌肽,Peptide 5g 的抗菌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一种常见的抗菌肽作用模式是通过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细菌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抗菌肽可能凭借其两亲性结构(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区域),插入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形成孔洞或破坏膜的稳定性,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使细菌死亡。对于 Peptide 5g,其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可能决定了它与细菌细胞膜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进而影响其抗菌活性。此外,它也可能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内的一些关键生理过程,如蛋白质合成、核酸代谢等发挥抗菌作用,但具体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研究进展:目前对 Peptide 5g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菌活性方面。研究表明,Peptide 5g 对大肠杆菌(E.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具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 30 μg/mL、10 μg/mL 和 12.5 μg/mL 。这显示出它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菌谱。然而,关于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毒性以及在复杂生物体系中的抗菌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优化其结构以提高抗菌活性、降低毒性,探索其在感染性疾病治疗或其他相关领域(如食品保鲜、农业抗微生物等)的潜在应用价值 。同时,深入解析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抗菌肽的功能,并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4. 溶解保存
溶解:在体外实验中,Peptide 5g 可能可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 DMSO 溶解。若 DMSO 无法有效溶解,还可尝试其他溶剂,如少量水、乙醇或 N,N - 二甲基甲酰胺(DMF),但在尝试这些溶剂时需注意使用少量产品,以避免样品损失。在体内实验中,对于低水溶性(例如 < 1 mg/mL)的情况,可尝试多种注射或口服制剂配方来帮助溶解。如注射制剂可考虑 DMSO: 吐温 80: 生理盐水 = 10:5:85;DMSO: 聚乙二醇 300(PEG 300): 吐温 80: 生理盐水 = 10:40:5:45 等多种配方 。口服制剂方面,可以尝试将其悬浮在 0.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 Na)溶液中等方法,但需注意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溶解性,应仔细阅读文献方法或协议后确定合适的制剂配方,并建议新鲜配制以获得最佳效果。
保存:粉末状态下,Peptide 5g 在 - 20°C 可保存 3 年,4°C 可保存 2 年 。当溶解在溶剂中时,-80°C 可保存 6 个月,-20°C 可保存 1 个月。保存过程中应注意密封,避免反复冻融循环,以防止肽的降解或活性损失。
5. 相关多肽
与 Peptide 5g 结构或功能类似的多肽有很多,例如一些同样来源于昆虫毒液或其他生物体内的抗菌肽。某些抗菌肽与 Peptide 5g 一样具有两亲性结构,能够与微生物细胞膜相互作用发挥抗菌效果。像从其他黄蜂毒液中提取的抗菌肽,在氨基酸组成和序列上可能与 Peptide 5g 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或差异,通过对比研究这些相关多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 Peptide 5g 的作用机制和特性。此外,一些人工合成的模拟抗菌肽,可能基于 Peptide 5g 的结构进行优化改造,以提高抗菌活性、稳定性或降低毒性等 。
6. 相关文献
[1] Xu X, et al. two familie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wasp (Vespa magnifica) venom. Toxin on. 2006 Feb; 47(2): 249 -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