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陷阱”:自动扣款背后的秘密
当涉及用户花钱的场景时,互联网企业可谓煞费苦心,将流程简化到极致。像常见的下单支付,或是开通诸如 XX 月付快付这类功能,操作过程被设计得极其简便,甚至恨不得让用户一键完成,或是采用免密支付,不少用户在稀里糊涂之间就开通了相关服务。企业这般设计,究其根本,是生怕用户花钱的速度慢了,影响自身营收增长。
可一旦用户想要取消这些自动扣费服务,面临的却是重重阻碍。各平台设置的取消门槛一个比一个高,充斥着各种跳转页面和弹窗,不断干扰用户操作。而且,取消的入口往往被安排得极为隐蔽,藏在层层菜单之中,普通用户想要找到,简直难如登天。
以微信关闭自动扣费为例,整个流程繁琐复杂,足足多达 6 步。用户首先要点击界面右下角的「我」,接着进入「服务」选项,再找到「钱包」,随后点击「支付设置」,进入后选择「自动续费」,最后才能在其中选择要关闭的项目。如此冗长的操作流程,每多一步,就会有相当比例的用户因嫌麻烦而放弃取消,而这恰恰正中企业下怀,使得企业得以多扣留利润。
不仅仅是微信,其他国民级 APP 在这方面的表现大多类似。支付宝、淘宝、美团、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无一例外。在支付宝中关闭自动扣费,也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先登录账户进入 “我的” 页面,点击右上角 “设置”,再进入 “支付设置”,找到 “免密支付 / 自动扣款” 选项后,才能进一步选择关闭相应服务 。美团取消自动续费则需在美团会员 - 管理自动续费页面操作 。这些平台的做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资本逐利的天性。
虽说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在自动扣费服务的设计上,吃相实在不该如此难看。如今,消费者对于便捷、公平的支付体验需求日益增长,真心期待哪家互联网巨头能够率先推出一键取消支付功能,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支付体验。不过,现实往往很残酷,大概率提出此项修改建议的产品经理,会被老板狠批一顿,认为其没事找事。毕竟,从当前的利益格局来看,简化取消流程,似乎会对企业短期收益造成冲击。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更人性化的支付服务,才是赢得用户信赖、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