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丨新功能给长剧集内容创作提质“加压” “跳看”能否打破长剧集之困?
近日,某长视频平台发布的“跳看”功能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的焦点。这一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滑动屏幕精准定位下一个内容精彩点,实现长剧“短看”。“跳看”功能的出现,不仅是技术创新上的一次突破,更反映了长视频行业在应对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时的深刻变革。
️用户的选择倒逼“效率工具”出现
相关数据显示,用户在单一屏幕上的平均注意力时长从2003年的2分30秒锐减至2025年的47秒,手机端更短。长视频平台面临严峻挑战,用户的选择倒逼长视频平台寻找解法。
“跳看”功能应运而生。其技术核心在于AI多模态模型对剧情节点的识别:通过分析画面、声音、时间戳等信息,标记出关键情节点,用户滑动屏幕即可精准跳转,避免手动拖拽进度条的“盲跳”。用户通过这一功能可以在观看长剧集时跳过那些拖沓、乏味的内容,虽然可能有些不连贯,却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创新体验引发不同观点
“跳看”功能一经推出,便在社交平台引发了热议。部分观众对此欢呼雀跃,认为终于能逃离“注水”剧情。观众彤彤表示,现在很多剧集太过于拖沓,设计了大量无关紧要的支线,甚至有些人物喧宾夺主,“跳看”功能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专业人士也对“跳看”功能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虽然当下平台方和制片方都在追求“长剧短剧化”,创作的作品已经在变短,删减了大量过场戏和支线,但长视频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让观众跳过“铺垫戏”,可能会导致叙事逻辑变得模糊不清。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杨爱君表示:“从创作角度来看,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其节奏快慢、情节铺垫都是创作者精心安排的,旨在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故事的魅力。‘跳看’功能可能会破坏这种完整性,让观众难以体会到创作者的意图。”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跳看”功能虽然会对传统的创作模式带来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能促使创作者更加注重剧情的紧凑性和吸引力,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制片人李乙平表示:“这其实是在倒逼创作者提升内容质量,去掉那些冗余的部分,让作品更加精炼。”
️长剧集“注水”现象有望减少
“跳看”功能的推出,或许将成为长视频行业变革的开端,引领一系列新趋势。
AI技术在长视频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除了“跳看”功能外,该长视频平台还推出了个人智能助手“桃豆”,能通过AI深度分析,给用户提供搜片、荐片、客服问答等服务。在创作端,“剧本工坊”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剧本评估,“影像工坊”为视觉创意提供AI支持。未来,AI技术有望贯穿长剧集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全过程,推动内容的创新和个性化发展。
此外,长视频平台也在积极探索内容的多元化和轻量化。一方面,支持短剧集的发展,以适应用户碎片化的时间和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对长剧集进行优化,提升内容质量,减少“注水”现象,增强剧情的紧凑性和吸引力。
编剧张永琛表示,“跳看”功能是技术、用户与资本共谋的产物,它既是应对危机的策略,也是重构规则的尝试。其将面对的考验在于:当AI成为“隐形剪辑师”,文化产品会沦为数据投喂的“快消品”,还是会催生出更富创意的叙事形态?这场变革的终极答案,或许不在于技术能否“打败”短视频,而在于长视频能否重新定义自身的不可替代性——用更优质的内容、更沉浸的体验,让用户自愿停下滑动的指尖。(记者 刘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