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水果逆袭!「如果」果汁靠HPP技术让新疆红心苹果火遍全国?
HPP果汁近两年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
相比较市面上常见的FC(浓缩还原)果汁、NFC(非浓缩还原)果汁,HPP果汁由于口感更接近于鲜榨果汁、营养物质保存更完善,被不少都市白领加入了“必买清单”。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评价:“喝过HPP果汁之后,才知道什么叫作真正的果汁。”
◎图源:元气满满的小水濑
作为处于果汁行业“顶端”的造物,尽管HPP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在国内,但直到2007年左右,才有企业将HPP技术应用在水果上,2025年左右HPP果汁开始逐步被更多企业关注。
️虽然市场初步显现,但HPP果汁真正意义上的走红,还是要归功于在市场上爆火的HPP红心苹果汁。
2022年底,「如果」果汁为盒马 ODM生产定制版的 HPP红心苹果,通过把季节限定的新疆红心苹果榨成汁,搬到了货架上,成为盒马的“断货王”。经过几年发酵,盒马的红心苹果汁依然热度不减,尽管每瓶750ml售价高达29.9元,但仍然遭到消费者的哄抢,让舆论热度和行业关注直接拉满。
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盒马红心苹果汁抢购攻略
◎图源:小红书截图
从数据上来看,自2022年红心苹果汁在盒马渠道铺市以后,这款产品已经连续3年成为盒马HPP果汁中的“断货王”。
虽然,红心苹果因为本身“高酸高甜”的特征,不具备太强的适口性,但通过鲜果压榨,HPP技术超高压杀菌,却让红心苹果汁展现出了其他苹果汁难以媲美的独特风味。
那为何利用HPP技术生产的果汁口感更好?它未来的发展潜力如何?这个行业将面临哪些升级与竞争?借着「如果」山东临沂HPP生产线投产的契机,品饮汇与「如果」针对HPP技术的应用以及HPP果汁市场发展进行深入沟通。
️“极致口感”助力HPP果汁增长
HPP果汁被更多消费者接受的最直接原因是口感。
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保藏技术,HPP果汁与NFC和100%果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杀菌工艺。NFC果汁常见的杀菌工艺是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前者是短时间内将果汁加热至50-60℃并保持15~30秒,后者则通过瞬间把果汁加热到135-140℃,持续加热时间为2—8s,达到杀菌效果。
“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通过加热杀死细菌的同时,也直接破坏了果汁大部分的营养物质跟口感。”有业内人士跟品饮汇谈到,大部分果汁一经过加热就会变色变味,失去果汁本来的风味跟营养价值。
️而HPP技术却是在低温环境下,通过施加高达400至600兆帕(MPa)的压力于液体或密封包装内的食品上,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核,从而达到杀死99.99%的细菌。由于一直处于常(低)温环境,这一过程不会显著改变食品的质地、风味或颜色,因此生产出来的果汁更接近于鲜榨。
「如果」给品饮汇提供了一项检测报告也证明了HPP杀菌工艺在营养物质的保留上更为出色。在「如果」送检的橙汁中,鲜榨橙汁的维C含量在36.9mg/100g,使用 HPP杀菌的橙汁维C含量在35.1mg/100g,但使用热杀菌的橙汁维C含量却只有12.8mg/100g。
️“使用HPP工艺能够保留95%的维C含量,但使用热杀菌,橙汁中的维C含量却要损失65%。”「如果」对品饮汇表示,因为能更好地保留口感和营养物质,所以越来越多的渠道和企业开始关注到HPP技术,预计今年用HPP生产的果汁将会成为相当大的热点。
因此,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表示HPP果汁简直惊艳,跟家里自己榨的果汁口感完全一样。
◎图源:小红书@小红薯GBF8288
从数据来看,消费者的认可进一步助推了HPP果汁的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球HPP果汁市场规模已突破50亿美元大关,并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持续扩张。亚洲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健康意识,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预计到2027年,亚洲地区的HPP果汁消费量将达到全球总量的 25%以上。[1]
️从破圈到造浪,「如果」如何让小众走向大众
尽管HPP果汁凭借“极致口感”和“高营养保留”的优势逐渐被消费者认知,但相对于目前主流NFC果汁/FC果汁,想要让HPP果汁“破圈”,必须找到更多差异化的切口。
对此,「如果」果汁的破局逻辑清晰而独到——聚焦小众水果赛道,通过技术反卷构建产品稀缺性,再以市场教育将小众需求培育成大众潮流。
在果汁行业,苹果、橙子等大众水果早已是红海市场,️而「如果」却在这些主流水果中重新划分出一条细分路径,以“中国产地果汁系列开创者”的身份把区域特色水果带给消费者。「如果」方面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每个产地都有独特的水果基因。我们想做的是挖掘那些未被充分开发的地方特色水果,用技术放大它们的风味价值。”
如新疆红心苹果,其酸度极高、果香浓郁,鲜食口感并不讨喜,但通过HPP技术压榨后,原本的“酸”转化为层次分明的果香,搭配清冽的甜感,反而成为盒马渠道连续三年的“断货王”。
这一案例背后是「如果」对产地资源的深度整合。在新疆,「如果」帮助种植户建立更规范、更科学的种植基地,通过掌握红心苹果的源头,成为红心苹果汁的最大供应商,不仅能满足自己产品的需要,更有余力供应其他工厂,一起做大红心苹果汁的市场。
不仅如此,️「如果」还敏锐的洞察到了消费者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潜力,通过不同的创新组合为HPP果汁赋予的别样的意义。以玫瑰荔枝汁为例,品牌在过去传统漳浦荔枝汁中融入保加利亚重瓣玫瑰浓缩油,既保留了荔枝的鲜甜,又赋予产品浪漫的消费场景,迅速成为年轻女性的“社交货币”。
像一偶难求的毛绒玩具品牌Jellycat,尽管其制作成本远低于售价,却因满足了年轻人的情绪需求而广受欢迎,上海迪士尼“吉祥物”玲娜贝尔曾经被炒出十几倍溢价,道理同样如此。
「如果」强调:“小众水果的稀缺性不仅是风味差异,更是产地故事的附加值。”
◎图源:如果
️更重要的是,HPP技术能够解锁小众水果的商业潜力。例如芭乐,因其独特的香气和膳食纤维含量在国际市场被青睐,但在国内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如果」推出的芭乐柠檬茉莉花果汁茶饮料,通过HPP冷萃工艺保留果肉纤维感,同时调和柠檬的酸爽与茉莉花茶的清香,上市后迅速成为电商平台的“网红爆款”。
还有如赵州雪梨、小青金桔等等一系列地方特色水果,都可以通过风味创新打破地域限制。️在「如果」看来,HPP技术的价值不仅是“保鲜”,更是重新定义果汁行业的标尺。
◎图源:小红书@如果
“当消费者喝过真正的好果汁,就很难回到过去。而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让更多‘小众’变成‘日常’。”
️启示
在品饮汇看来,「如果」果汁的“小众突围”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范本。
在红海市场中,头部品牌依靠规模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品牌若想破局,需聚焦细分赛道,通过稀缺性建立品牌护城河。小众水果的挖掘不仅依赖技术赋能,更需要全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从种植标准化、供应链稳定性到品牌故事的打造,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控。️例如,「如果」与新疆红心苹果产地的合作,既保障了原料品质,又通过“产地直采”标签强化了产品信任度。未来,企业可借鉴这一模式,挖掘更多地域特色农产品,将“小众”转化为“大众认知中的稀缺”,从而形成溢价能力。
此外,消费者教育仍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关键。HPP果汁的高价背后是技术成本与品质价值的体现,但普通消费者对其认知仍停留在“贵”的层面。企业需通过多渠道内容营销(如KOL测评、工厂溯源直播)传递技术差异与健康价值,同时结合体验式消费(如线下试饮、限量款推广)降低尝鲜门槛。
只有让消费者真正理解“为何贵”与“贵在哪”,才能推动品类从高端小众走向大众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