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运输机器人登场,无人货运进入 DeepSeek 时刻

2025-05-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如果说 Robotaxi 承载着自动驾驶最丰富的想象力,那最先让想象力落地的,大概率是 Robotruck。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由「1+N 形式」组成的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装载着煤炭、矿石等大宗物料,在漫天尘土中驶入西北深处。

依托这种混合编队模式,卡尔动力率先从大宗货运场景切入,打开了万亿级无人货运市场。目前其华北、西北地区 L4 卡车编队运营里程突破 2000 万公里,运输货物达 2 亿吨公里,运营年化收入规模达 3 亿元。

而对于自动驾驶货运的下一站,卡尔动力已备好王牌,新发布的未来运输机器人 KargoBot Space,不设驾驶舱,可将单车运输毛利提升 5 倍。

并且,这台车首次集齐了自动驾驶行业内最硬核的赋能利器:

  • 感知方面,搭载 6 颗禾赛科技超高清激光雷达 AT1440;
  • 计算方面,搭载 2 颗地平线旗舰版芯片征程 6P;
  • 补能方面,接入宁德时代全国骐骥底盘换电网络。

卡尔动力以此为基点,从固定路线走向多场景,以革新智能物流的姿态,跃入 60 亿级的全球物流市场前台。

️01、卡尔动力算了一笔降本增效的经济账

同属 L4 赛道,Robotaxi 与 Robotruck 由于场景属性不同,从不同的商业逻辑出发,对应着不同的运营法则。

  • 前者载人,直接面向大众,强调短、频、快,即通过供需调度降低空载率,用服务水平提升用户乘坐体验;
  • 后者载物,直接面向物流行业,强调单次载物重量,即通过载重与里程数衡量物流效益。

相较于 Robotaxi 的精耕细作,Robotruck 省略用户体验这一环,更纯粹地聚焦于货运流程上。

对于 L4 级自动驾驶而言,这是一道更易解的题。

在自动驾驶卡车尚未入场前,货运司机普遍陷入「️不超载很难赚到钱」的困局中,效益与安全的天平开始失衡。

因此,解题关键在于如何在提升运量的同时保障安全,降低人力、能耗等成本。

卡尔动力率先提出了基本解:️「1+N」混合编队

由一名司机驾驶 L2 级领航车辆,引领 1 至 5 辆 L4 级自动驾驶车辆一起完成运输任务。

这相当于,单程运输只需要配置一名司机,这种近无人化形式可以最多节省 83% 的人力成本,最多节约能耗 10%。

值得一提的是,在卡尔动力算法大模型基础上,自动驾驶车队已经可以灵活处理变道、外车插入等突发情况。

而面对长途运输中进出货场、装卸货、交警检查等特殊场景,人类司机的存在仍是一个安全必选项。

卡尔动力创始人兼 CEO 韦峻青表示,人与机器的配置相当于️安全 1+1,人类司机可以在遇到单车故障等复杂或突发情况时进行灵活判断和处理,而自动驾驶卡车则能够按照预设的程序和算法稳定运行,避免因疲劳、分心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

如果人类司机面对复杂场景的失败率是 1%,机器也是 1%,两者叠加,混合智能能将失败率降低。

除卡尔动力外,目前小马智行、主线科技同样采用了这种混合编队形式开启自动驾驶卡车运营。

而在混合编队基础之上,卡尔动力这次又带来了进阶解:️未来运输机器人——KargoBot Space

相对传统重卡,未来运输机器人其实是回归运输第一性原理,把驾驶舱直接去掉,使得车辆载货空间提升了 25%,单车运输毛利可以提升五倍,相当于每车每年可增加 25-40 万元的收益。

在外观设计上也增加了诸多交互性、安全性表达,比如采用交互点阵屏、交互车灯搭配语音播报系统组合,可实时向周边人、车传递行驶意图和车辆状态。

如果车辆出现了故障,机器人会比人类司机更加迅速地自动打开全车的警示灯和爆闪灯,并靠边停车,保证所有车辆的安全。

根据卡尔动力的规划,基于 KargoBot Space 的大宗货运和快递快运车型将于 2027 年量产,首款定价为️ 25 万元+5 万元服务费/年

这个数字背后,是卡尔动力测算的一笔经济账。

一辆重卡的单车成本大概在 50 万元左右,而司机一年人力成本大概在 30 万元,由于未来运输机器人去掉驾驶舱,配合换电服务,成本可以打折,因此 25 万元的单车价格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数字。

韦峻青表示,卡尔动力后续将继续通过软件及服务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我们希望让客户认知到采用这套系统可以在一年,甚至半年内快速回本。

由此,在未来运输机器人的量产落地下,每位卡车司机都能拥有自己的机器人车队,正逐渐成为现实。

️02、从干线物流走向全物流场景

未来运输机器人的战场自然不止于大宗物流运输。

毕竟,在行业领先的感知、计算、补能技术赋能下,这台运输机器人已经披上了「顶级战甲」,足以承载更多想象空间。

全车配置 32 个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红外摄像头等,构建出 360 度无盲区的全场景感知网络。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禾赛科技新一代激光雷达 AT1440,该产品拥有全球车规级最高的 1440 线,并搭载禾赛第四代自研芯片,角分辨率达 0.05°×0.0125°,密度超越当前主流车载激光雷达 40 倍以上,能精准捕捉复杂城市街道的细小物体以及路面微小的起伏和坑洼,无惧风沙雨雪浓雾等恶劣天气。

另外一性能杀器为地平线征程 6P,AI 算力高达 560TOPS。

要知道,仅单颗地平线征程 6P 凭借强大性能与多核异构计算资源,就能处理自动驾驶全栈计算任务。

而 KargoBot Space 的双地平线征程 6P 设定,AI 算力️超过 1000TOPS,无疑可以容纳更多先进的算法大模型。

目前卡尔动力已经将两段式端到端模型应用于自动驾驶货运业务,未来还将开拓 VLA 算法的落地可能性。

如果说激光雷达与芯片是从内部突破性能上限,那么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则是从外部形式上打破能耗桎梏。

卡尔动力将运输机器人接入宁德时代时代骐骥全国换电网络,并采用智能换电底盘,电池包容量最高可达 1026kWh,单次换电最大续航里程突破 800 公里。

有意思的是,宁德时代的换电网络覆盖高速道路及物流园区,这与卡尔动力的运营网络高度吻合,这意味着 KargoBot Space 可以直接搭上宁德时代换电网络的顺风车,打造️全场景、高效率的补能生态。

需要强调一点,运输机器人采用了通用平台化架构,除了可以更换电池,还能更换底盘、货舱,可实现多种组合的灵活配置。

据悉,基于智能模块化设计,运输机器人支持标准集装箱、煤炭集装箱、栅栏挂车、液体罐车等近 10 种货舱。底盘轴距、电池系统都能依据不同的物流距离与载重设定进行选配。

这种搭积木式的组合式设定打破了传统运输工具的局限性,可以完美契合多元化物流场景的差异化需求。

一是打通多区域内的货运场景,️让大宗物流运输不再局限于西北、华北地区,走向全国市场。

相较于西北这类地广人稀运输场景,南方城市、高速道路的复杂环境会给物流运输带来更多挑战。

而依托宁德时代全国换电网络的广泛布局,以及全方位感知能力与大算力加持,卡尔动力的运输机器人具备无限续航、安全性强、经济效益高等多重优势,使其可以加快在南部、东部的货运场景落地。

二是从大宗物流场景扩充到️城市物流、快递物流、末端配送场景

在 L4 场景扩充上,背靠滴滴这颗大树的卡尔动力已经具备了独特的基础条件。

除了用模块化设计打造出符合多元化运输场景的硬件设备,卡尔动力依托滴滴的运营系统优势与前期技术打磨,也积累了大量的真实交通数据,能快速反哺到多类运输场景的扩展上。

韦峻青强调,面向中、短途的运输场景,卡尔动力同样具备了️单无人车的运输作业能力。

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与量产经验,让卡尔动力走在 L4 自动驾驶的领先位置。

在这个节点,卡尔动力选择用技术经验赋能行业生态,将运输机器人自动驾驶系统开源。

卡尔动力希望如「Neutron」(中子)之名所寓意,作为物质世界最基础的构建单元之一,为自动驾驶领域提供通用适配、安全可靠的 L4 系统。

️03、无人货运进入「DeepSeek」时刻

翻开韦峻青的过往履历,可以看到这位自动驾驶的老将始终未脱离主线,一直与行业同呼吸,共生长。

从自主创业自动驾驶公司 Ottomatika,到成为安波福自动驾驶全球副总裁,再进入滴滴自动驾驶,最后成为卡尔动力 CEO,韦峻青坦言,过去自动驾驶的十年周期,能清楚感受到行业从指数级爆发的野蛮生长,回归到理性的线性发展轨道上。

今年,自动驾驶终于抵达临界点,无论是 Robotaxi 还是 Robotruck,都已经从 Demo 阶段蜕变出来,进入到实战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韦峻青对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的话深感认同。

即,自动驾驶需要耐住寂寞,从踩过的坑中积累经验,从来不是依靠什么 Fancy 的东西。

今天的 L4 赛道,早已不乏失意者。

顶着「自动驾驶第一股」光环登陆美股的图森未来,因债务缠身,股价从 79 美元跌至 0.34 美元,最后无奈退市。

正反对比之下,卡尔动力或为自动驾驶行业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更强的范本。

即一开始便坚持「️场景定义产品,产品定义技术。

从大宗物流场景切入,打造智能编队模式,解决大宗物流运输安全与效益的痛点,是卡尔动力决胜的关键。

这背后还涵盖了很重要一点,卡尔动力获得了内蒙古鄂尔多斯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悉,鄂尔多斯市国投集团、鄂尔多斯集团已是卡尔动力的投资方,鄂尔多斯市国投集团董事长曾表态将全力支持卡尔动力在鄂尔多斯的发展。

由此,卡尔动力 300 辆智能重卡组成的混合编队得以在鄂尔多斯开展常态化运营。

实际上,过去自动驾驶的一切教训其实都指向了这一点,️自动驾驶决不能单打独斗

一方面,路权一直是自动驾驶冲破商业化首要关卡。

这几年,各大城市对于 Robotaxi 都有不同程度的政策松绑,同理对待 Robotruck 的价值也开始重新评估。

韦峻青认为,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首先需要取得政府信任,让政府看到无人货运之下,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的科技价值。

而卡尔动力已经做出了范本,所以路权也一直亮起了绿灯。

卡尔动力是国内首家获准在西北地区开展跨市自动驾驶重卡编队测试,以及国内首家在华北、西北四地(北京、内蒙古、天津、河北)开展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的企业,打通北方大宗货运西北走廊,业务已覆盖全国 7 个城市、20 个客户。

另一方面,无人货运与 Robotaxi 一致,️组队友的联盟式打法始终不会出错。

此前,卡尔动力与陕汽、中集合作,让系统在车企产线上直接安装在车上,实现牵引车、挂车下线后即可开启自动驾驶系统进行编队运输,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未来运输机器人登场后,卡尔动力又与阿尔特汽车、中集车辆携手研发适合末端物流配送和城市快递配送的运输机器人。此外,还有与中通快递、德达物流、福佑卡车等知名物流公司的合作,一同探索无人化物流更丰富的落地场景。

上中下游的产业链绑定,让卡尔动力处于无人货运的生态中心位,这意味着它将以更强势的姿态推动无人货运触达「Deepseek」时刻。

具体而言,未来运输机器人代表着无人货运行业迎来一笔浓墨重彩,传统的商业效益规则被重构后,无人运输行业在降本增效上还有诸多空间亟待发掘。

韦峻青表示,依托于中国成熟产业链支撑,国内无人货运玩家会比国外玩家迭代速度更快,也将率先抵达商业化盈利点。

这也意味着,正如禾赛科技创始人李一帆强调的「中国乒乓球队」理论一样,无人货运玩家在国内卷完后出海,会以强竞争力优势赢得海外市场。

韦峻青已经给卡尔动力刻下进度条,即在下一个四年,卡尔动力的产品可以覆盖中国物流 6 万亿的市场,并打开全球 60 万亿物流市场的大门,目标是市场占有率 1%,节约 20% 的成本,创造千亿价值。

如果总结来看,会发现卡尔动力的魅力点其实在于「️Think different」的思维很强,苹果公司常将这句话视为箴言,用创新把常规的天花板捅破,于是能看见新的出路。

自动驾驶行业其实就需要一个个捅破天花板的人,否则容易走入死胡同,造成成本、技术、效率的恶性崩塌。

而如今在无人货运领域,卡尔动力的未来运输机器人,无疑具备了「Think different」的影子。

这也预示,卡尔动力或将如韦峻青预感一般,成为全球第一家净利上岸的自动驾驶公司。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