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牡丹江分公司展现智慧农业新景象

2025-05-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从精选每粒种,到精管每棵苗,到精施每颗肥,再到精控每块地,今年春播,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坚定不移地走智慧农业发展之路,广袤田野上处处展现着智慧技术催生的新景象。

️智能育种,“云”端筑牢农业“芯片”根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抓好种子管理至为关键。牡丹江分公司依托优质种源、智能化催芽技术和标准化管理模式,严格把控良种选育、收储、加工等各流程,赋予每批良种“健康码”,实现种子精准溯源。

“拿起手机扫一扫种子包装袋上的二维码,种子的各项指标一目了然,大家能清楚地了解种子是否经过净度、水分、发芽率、纯度等环节的检测。”近日,兴凯湖农场农业生产部主管王建宇边演示边向种植户介绍道。今年,农场与省农科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垦丰种业等院校企业合作,从100多个水稻品种、品系中甄选出适宜当地种植户的20余个优质品种,确保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

与前些年常规催芽不同,利用集中智能浸种催芽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控温、智能增氧、视频监测芽种状态,达到缩短催芽时间、提高催芽质量的双重效果。从种子加温催芽到破胸露白,全程约30小时,较传统催芽方法提前10多个小时,芽势更加均匀整产,且芽率提高3%至5%。

随着气温大幅回升,如果不能实现精准控温,育秧棚内温度会面临“爆表”危险。安装了智能化测温、卷帘、喷淋设施的智能温室,可以让种植户“一键在手,掌控所有”。

日前,走进八五四农场富荣管理区育秧基地,一股温热湿润的气息会扑面而来,一株株葱翠盎然的秧苗正享受着喷淋带来的惬意。

“我们在棚内安装由‘小型气象站+视频监测+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组成的智能系统,收集信息上传到全域数字水稻云平台,就能实时动态监测棚区环境、秧苗叶龄、病情、草情信息。”八五四农场农业生产部工作人员王春雨介绍说。目前,农场的8000余栋育秧棚已实现智能化管控。

无论是在育秧基地还是身在外地,只需轻点手机,就能实现自动卷帘通风、开启喷淋设备等功能,可实时查看棚中电子显示屏,精准掌握秧苗信息。

智能化育秧基地的另一端连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分布在各重点部位的物联网设备可实现远程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发布指导农业生产的建议和措施。目前,八五四农场农业物联网已拥有多普勒雷达等气象设备19台(套)、病虫害监测系统57台(套)、田间监控68台(套),可以实现水旱田从育秧到田间监测管理的全环节智能化管理。

️无人机械,奏响田间智慧耕耘“交响曲”

如果说从种子到育苗,是精准操控的“舞台剧”,那么在广袤的田野上,智能技术的触角则上演着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大戏”。

眼下正值水田整地关键时期,八五〇农场正抢抓有利时机,推进泡田、整地、施肥同步作业,达到‘还、直、透、平、匀、净’六项标准,让春耕生产更高效、更精准。在农场第二管理区一处水田,搭载智能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打浆机穿梭往来,泥浪翻卷。种植户刘万海正将配方肥倒入无人机容器里,飞手娴熟的操纵着无人机,灵活自如的在水田上空连续作业,肥料颗粒均匀的从机身喷出,整个过程高效且快捷。

“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和喷洒量都可以精准调控,作业效率高,还能确保施肥均匀,我家200亩水田,只用一个半小时就施完肥。我还打算用它喷药、施扬返青肥,靠着这个好帮手,种地能省不少心。”刘万海高兴地说。今年,八五〇农场积极拓展无人机在植保、农田监测等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在八五六农场第七管理区一处千亩连片地块,一台230大马力机车牵引着12行电驱式气吸播种机进行玉米播种作业,分层施肥、播种一气呵成,一道道格外均匀笔挺的田垄,尽显现代农业的线条之美。

今年春耕,八五六农场计划投入2.1万台(套)农机具。其中,大马力机车与电驱播种机组合成为主力军,这种组合模式能根据作业速度自动调节播种精准度和速度,并利用三级振动筛对玉米种子进行严格筛选,种植户只需输入株距、施肥量等种植数据即可,与双层施肥技术配合实施,可提高出苗率15%至20%,增产幅度可达10%至20%。

“用上智能化机械,拿我这1000亩地来说,以前播种需要四到五天,现在一天半就能完成播种,而且电驱播种精密度高,只要株距误差超过一厘米就会自动报警,真正达到精耕细作标准。”八五六农场第七管理区种植户马弘楠说,“坐在驾驶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一抬头就能看到玉米播种量、施肥深度等数据,在新设备的加持下,每亩地初步估算可增加效益80至100元。”

除了智能新型农机,八五六农场还应用由高空遥感卫星、低空无人机和地面物联设备构成的智慧农业大数据管控平台,对全域120万余亩耕地进行数字化管控,建立土地身份信息和地力评价体系,对全域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进行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作物生育进程全程数据采集及长势分析功能。

“按照目前土壤和气候条件,再加上新技术、新机械的保驾护航,我们能够将玉米全部播在高产期。”八五六农场农业生产部特级主管孙凯说道。

️智能技术,架起线上定制产销桥梁

智能技术一手连着种植户,一手连着新客户。定制农业不仅是生产模式的创新,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云种植”更是密切了与客户的联系,让城市居民体验到田园之趣。

在2024年开展“我在八五八有亩田”定制农基础上,八五八农场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开发出“禾韵专享”定制农业微信小程序,小程序与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终端相连,无人机巡检、实时监控土壤、水质、病虫害等数据实时上传,消费者“一粒米的一生”,实现“从种子到餐桌”全程可视化追溯,以透明化生产建立合作信任。

在推广定制农业过程中,由八五八农场管理区作为桥梁和纽带,通过系统发布高端会员定制方案,与客户签订协议后,再与种植户对接确认实施方案。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定制,我们按照定制品种播种,通过棚内视频,让消费者实时查看水稻绿色生长的过程,今年客户定制的儿童粥米已经达到‘两叶一心’状态了,每隔两天我都会跟客户连线察看苗情。”八五八农场第二管理区种植户冉丰说。

借助从“云端”到“田间”零距离体验,管理区已完成认领定制与高端会员定制260余份,定制面积1000亩,种植水稻品种8个,涵盖富硒大米、生态米、优质米和儿童粥米等多个品种。

乘着智慧农业的东风,牡丹江分公司正以发展和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契机,持续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引领现代农业向“新”而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