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时延看本质—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业务时延的预期vs现实
《透过时延看本质—5G多接入边缘计算(MEC)业务时延的预期vs现实》由思博伦发布。报告通过现实世界测试和调研,分析了5G MEC业务时延的市场预期与现实表现,为运营商和企业提供了优化时延的建议。
1. 执行综述:5G MEC服务发展迅速,但终端客户需求与运营商提供的性能存在差距。思博伦与STL Partners合作,通过测试和调研发现,边缘应用需求和供应侧在时延认知上存在脱节,企业用户重视时延一致性;现实中MEC服务时延性能波动大,需优化提升以支持更多用例,且部署前后的测试十分关键。
2. 透彻理解边缘计算的本质:5G旨在提供支持行业下一代能力的网络性能,MEC将云计算能力推向网络边缘,减少拥塞和时延。3GPP制定了不同5G用例的时延要求,如AR/VR运动刷新时延为7 - 15毫秒,工业控制对控制通信时延≤10毫秒等,且时延一致性对众多5G用例至关重要。
3. 低时延服务的市场预期:通过对150多家终端用户的调研发现,企业强调时延一致性,56%的受访企业愿为有保证的时延SLA付费,多数企业需要50毫秒或更低的时延。企业认为边缘计算的主要优势是服务可靠性提升和成本降低。在线游戏、视频分析技术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是短期边缘机遇的主导用例 。
4. 现实世界MEC性能的基准测试:思博伦在多个城市对不同网络架构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公有云下载平均端到端时延为16 - 27毫秒,上传为17 - 49毫秒,且不同城市和同一城市内的时延差异较大。MEC时延虽低于公有云,但保持一致的低时延性能具有挑战性,不同地区的MEC时延一致性也存在差异。
5. 市场预期vs现实世界MEC时延:现实认知:现有MEC实施可降低时延,满足部分3GPP用例指标,但时延波动、缺乏对称性和地理差异等问题对一些用例的实施构成挑战。要实现预期的客户体验和满足SLA要求,需全局管理时延。
6. 改善MEC时延的建议:除网络架构外,空中接口、4G网络依赖、传输网络和应用本身等因素都会影响时延。建议建立正确测试规范,优先考虑一致性测试;升级到5G独立组网,减少开销,提升服务质量;根据企业需求选择专有或公有MEC;实施3GPP版本升级,利用标准增强特性降低时延 。
7. 结论:目前时延要求定义不清晰,需求侧和供应侧存在脱节。企业和运营商应重视时延一致性,合理规划边缘位置,加强协作确定准确需求。当前网络能力可支持部分早期用例,但长期用例还需网络优化和标准升级。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