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能发电?解锁煤炭“变形记”:火箭、咖啡杯、运动鞋全靠它
说起煤炭,可能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锅炉和发电厂等场景。其实,除了燃烧发电、供暖,煤炭还有很多人们意想不到的“新身份”。比如我们常用的一次性咖啡杯、跑步时的运动鞋、防护口罩的滤芯、香水等,它们的原材料都可能来自煤炭,甚至连运载火箭的发射也和煤炭息息相关。
2024年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的主动力燃料——航天煤油并不是传统石油制品,而是从煤中提炼出来的。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使用煤基航天煤油飞天。这种燃料能量密度高,推进力强,有效解决了我国航天煤油原料来源过于单一的难题。而煤变油的答案,就藏在我国西北戈壁沙漠边缘的一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中。
这个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化工装置,可以年产400万吨煤制油。在管道纵横、塔罐林立的化工装置集群中,黑色的煤炭正在悄然进行从固态矿物燃料到清洁液体能源的转变。
把煤从固态变成液态,关键在于两步:先气化,再合成。然而,长期以来,大型煤气化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研发团队历经数载,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化炉——神宁炉。神宁炉不仅粗煤、精煤通吃,还成功解决了气化炉点火难、挂渣难、洗涤差、运行不稳定、维修费用高等行业难题,为煤制油技术的稳定运行与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坚实支撑。
接下来,我国自主研制的百万吨级费托合成装置将气化的煤炭重新组合,转化出清澈透明的液态产品,也就是煤制油的中间产物。
这是煤变身高品质油的决定性一步,也是煤制油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反应最复杂的核心环节。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分离与提纯,费托合成产物中的直链α-烯烃被成功提取出来。别看它看起来像水一样普通,这种关键化合物却是下游高附加值化工品的重要原料,更为煤制高端油品、香料、合成材料等打开了全新的空间。
研发团队基于直链α-烯烃开发的新一代煤制全合成润滑油,可以在高温高负荷条件下,持续为发动机提供稳定、可靠的润滑保护,并远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0%换油指标限值。
目前,依托400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在宁夏煤业,一吨煤的经济价值被提升了七倍以上。煤,不再只是“燃料”,更是推动高端制造、绿色转型的“新材料”。
煤制油过程中产生的基础碳氢原料——α-烯烃,可以部分替代天然花香分子,是合成香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宁夏新化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平:作为合成香料的基础原料,它可以做食品添加剂,香烟、白酒、蛋糕,饼干里面都可以用 ,还能做成香水、洗衣液、洗头膏、洗面奶等日化产品。
煤化工产业还能制造出一种在业内被称作“黄金弹性体”的材料,这种材料拥有惊人的柔韧性和回弹能力。
据实验测算,这种材料的回弹率通常在60%-80%之间。也就是说,在理想条件下,这种材料从1米高度自由落下后,能反弹起接近80厘米,远高于普通弹性塑料。
作为目前密度最低的一类合成弹性体材料,这种弹性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保险杠、家电封边、医疗用品、运动器材、建筑密封等领域,还是新一代光伏组件胶膜制造中不可替代的核心材料。
今天,我国的煤炭利用方式,已经跳出了“挖煤-烧煤”的传统模式。煤炭正从单一的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的方向加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