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警告称,新冠疫情仍不稳定,“在病毒稳定下来形成可预测模式之前,可能会出现更多问题”。...
目前,“大角星”已在印度、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且感染病例都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据法新社4月18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18日警告说,新冠疫情仍不稳定,在病毒进入可预测模式之前可能会有更多麻烦。...
针对近期社会关注的新冠病毒XBB.1.16相关问题,4月21日,国家疾控局公众号发布科普文章。文中提到,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
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数据已显示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28例,其中15例XBB.1.16。...
最近,多地网友晒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称可能“二阳”了,4月22日,中疾控也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
近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出台,明确提出了一些应该佩戴口罩的情形和场所。...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五一”假期人员大规模流动可能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但造成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小。...
新冠感染高峰已过去4个月,随着“五一”假期来临人员大量流动,疫情会否反弹?此前预估的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还会发生吗?...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人晒出阳性的抗原,声称“二阳”了。掐指一算,距离去年年底的疫情高峰马上5个月了。随着“五一”假期来临人员大量流动,疫情会否反弹?...
临近五一长假,新冠疫情会否二次反弹?4月22日,多位专家对南都记者表示,普通民众不需要过于担心,健康人群五一可以正常出行。...
近日,部分网友晒出新冠抗原阳性结果声称“二阳”了,“二次感染”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二次感染”波峰真的来了吗?会影响“五一”假期出行吗?...
“乙类乙管”后的首个“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时隔 3 年,今年能放心出游了吗?总体上,专家认为,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型疫情的可能性较小。酒店订单爆满,各地文旅部门严阵以待。...
近日,有网友称自己“二阳”了,绵阳市情况如何?临近“五一”假期,市民要注意些什么吗?对此,记者采访了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文献英,她给出了专业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除2026年1月30日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年多前,当地时间2026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
“五一”假期过后,一些网友晒出了自己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二阳”话题也冲上热搜。“二阳”如何科学防治?是否需要过度担心?针对这些热点问题,看呼吸科专家如何解读。...
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8日在北京表示,预计“五一”假期后中国局部地区新冠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发表了关于新冠疫情的预测。他表示,基于seirs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可能在今年6月底迎来第二波高峰。...
6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XBB及其亚分支的本土病例占比逐渐增加,5月22日至28日增至92.4%。同时提到,疫情局部零星散发,目前呈下降趋势。...
2023年7月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6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数据显示,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已过。...
近日,全球多地出现新一轮新冠感染潮,美国、奥地利、荷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新冠检测阳性数和住院数均有所增长。我国安徽、上海等地的感染科医生也表示,我国新冠感染数在增加。...
由于新冠确诊病例持续上升,新加坡卫生部19日起恢复通报每日疫情数据。此外,由于病例激增,新加坡近日已连续启用两家专门收治轻症新冠病人的医疗设施。...
周二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头两年,新冠导致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1.6年,下降幅度比之前预期的要大。...
财联社3月13日消息,周二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头两年,新冠导致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1.6年,下降幅度比之前预期的要大。...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7月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率上升,阳性率从第27周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的18.7%。主要流行株为JN.1和XDV系列变异株,XDV变异株占比上升。...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许多国家在历经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后,疫情出现了回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