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 Air 我认为是今年最值得关注的苹果新品之一,但牺牲的功能与尴尬的售价,注定让它无法成为市场新宠儿; 不过在我使用iPhone Air两周后,必须说在轻薄与功能间的取舍,反而让它多了份独特的魅力; 那些外人眼中的「缺点」,在「极致轻薄与创新」面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糟糕。
本篇文章就来跟大家分享我的 iPhone Air 两周体验心得。
最精致创新的 iPhone,也是最耐用的 iPhone
毫无疑问,iPhone Air 是今年颜值最高的 iPhone,全系列四种配色淡雅精致、加上超薄机身与单颗镜头,整体比例更加协调,在目前一众多镜头手机中显得简约好看。
而苹果为了避免重演「弯曲门」事件,边框材质选择轻量且强度高的「钛金属」打造,不过抛光亮面的钛金属虽然能带出高级质感,但跟之前的不锈钢一样非常娇贵,不仅容易沾指纹,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多少也会留下细小滑痕; 建议如果要裸机使用的话,还是小心为妙。
iPhone Air 正面屏幕都采用全新第二代超瓷晶面板覆盖,尤其抗刮能力提高 3 倍; 背面则是第一代超瓷晶盾,抗裂能力与传统玻璃背板相比提高 4 倍。 搭配亮面钛金属边框,共同造就出史上最薄、也最坚固的 iPhone。
在国外大神 JerryRigEverything 的耐用性测试中,iPhone Air 的成绩也令人印象深刻; 得夸赞苹果在结构强度上的处理还是相当谨慎,日常使用完全无需担心精致的外型会影响耐用度。
外观上唯一的槽点,我想应该就是史上最凸的后镜头,翘翘板现象会比其他机型更明显; 目前唯一的解法就是装保护壳,连带垫高整个相机扩展平台,即可完整平放在桌面上。
令人着迷的极致轻薄手感
说到设计,当然就必须好好说一下 iPhone Air 的核心卖点「手感」; 在用了这么多年的厚重 iPhone 后,初次上手 iPhone Air 真的非常非常惊艳! 让我瞬间回忆起 iPod Touch。
5.64mm、165g 的身型完全将「Air」的精神体现到淋漓尽致,放口袋、放包包都不太占空间、不论用什么姿势握持都毫无压力、小拇指长时间撑着机身也不会感到负担; 而且超薄机身加上窄边框全屏幕,会给你超有未来感的使用体验,很像握着一块高科技玻璃在手上。
这种极致纯粹的手感,会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再拿起来把玩; 即便我已经用了两周,但每一次接触 iPhone Air 都还是能感受到那份愉悦的新鲜感,我真的太喜欢 iPhone Air 的握持体验。对我来说,「设计」与「手感」向来是一款产品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那是你与产品之间的第一印象,甚至可能会连带影响到你的使用意愿(例如笔电太重就不想带出门、手机太重就不想一直拿在手上); 你不一定每天都会用到 iPhone Air 的各种功能,唯独「设计」与「手感」才是你每天都会深刻感受的产品细节,这正是 iPhone Air 最独特也最有魅力的地方。
手机壳要慎选
但如果想要维持 iPhone Air 的极致手感就必须慎选手机壳,如果是主打防摔的款式,可能会破坏手感; 我目前是用苹果原厂的 MagSafe 保护壳,厚度控制的还不错、整体触感光滑圆润,按键反馈明确、也好拆装,只不过底部没有包边,能不能接受看个人。
无可挑惕的 Pro 级屏幕
今年苹果诚意十足,3 款新 iPhone 的屏幕规格完全一样,统一配备:
- 亮度最高3,000nits、最低1nits。
- 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更新率技术。
- AOD 永远显示功能。
- 2,000,000:1 对比度。
- 抗反射镀膜。
整体显示效果一如既往的优秀,基本上只差在尺寸大小; 而iPhone Air是介于iPhone 17与iPhone 17 Pro Max的6.5寸,以我的手型来说是一个蛮平衡的尺寸,文字阅读不会显得侷促,影片或游戏画面也能完整呈现,同时因为机身又薄又轻,不太会卡手指作,单手使用依然轻松又流畅。
还有个小细节,就是 iPhone Air 的动态岛跟 iPhone 17 与 iPhone 17 Pro 相比,形状「偏细长」且位置稍微靠下,但基本不影响视觉感受。
至于全新的抗反射涂层,与 iPhone 16 Pro 相比就是「有改善、但不多」; 而使用普通的保护贴可能会降低抗反光的效果,若要维持屏幕清晰度,建议选用抗反光保护贴。
顺带一提,今年苹果有给 3 款机型首次导入「显示器脉冲平滑」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能有效降低 PWM 调光的闪烁影响; 如果你正好是体质敏感的用户,推荐试用看看,减缓使用手机时的不适感。
仅配置单喇叭,外放效果普通够用
由于 iPhone Air 的下半部基本上都被电池、Taptic Engine 震动马达、USB-C 接口给填满,所以仅配置一颗喇叭在屏幕上方; 当然声音厚度、立体感跟双喇叭机型相比都明显不足,在直视使用时算还 ok,但横向看影片、玩游戏单边发声会有不平衡的空虚感,整体外放效果只能说是普通够用而已。
但如果你都习惯戴耳机、外接蓝牙喇叭或通过 HomePod 播放音频内容,这点不会是个太大的问题。
阉割版 A19 Pro 芯片绝对能满足日常所需,发热控制得当
性能方面,苹果在iPhone Air上有给到A19 Pro与12GB内存接近顶级的配置; CPU 处理性能跟 iPhone 17 Pro 几乎相同,而少一颗 GPU 核心大约损失 15% 左右的图形表现。
不过这对于iPhone Air的目标受众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绝对能满足日常9成以上的使用情境; 两周用下来除了顺畅外,印象最深刻的还有 12GB 内存确实有效让多工处理更有效率,「杀后台」的状况有感改善。
iPhone Air 发热控制也不错,目前在大太阳使用下最高只遇到温热、不至于烫手,屏幕降亮度的状况也比之前 iPhone 16 Pro 好上不少; 发热区域主要集中在相机扩展平台凸起的部分(因为是主板区域),所以正常直式握持几乎不会特别察觉。
当然 iPhone Air 的散热表现与持续性能发挥绝对比不上 iPhone 17 Pro; 但反过来说,会选 iPhone Air 的用户基本上也没有那种极限需求,而是更在意手感、重量、设计与日常使用的流畅体验,iPhone Air 就恰好在「舒适」与「性能」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续航有惊喜! 可用时间比 iPhone 16 Pro 还要长
老实说 iPhone Air 续航时间真的没有想象中糟糕,而且我体感上有觉得比之前 iPhone 16 Pro 还能撑,跟大家分享一些实测的数据(因使用方式不同而异,仅供参考):
- 日常通勤滑社群、上网找资料、玩中小型游戏、连 AirPods 听音乐,使用 1 小时左右耗电约 35%。
- 游玩激斗峡谷(所有画面设定开到最高、Wi-Fi网络),1 小时耗电 10%、2 小时总共耗电 25%。
- 使用Wi-Fi看Twitch直播、亮度与音量皆50%,2小时耗电10%~15%。
- 睡觉耗电测试,在启用AOD、开启背景App重新整理、连线Wi-Fi让手机正常接收通知,待机7小时耗电仅6%。
综合这些使用情境,iPhone Air 我一天最多就是两充,有时甚至一充也还够用,看社群平台上其他用户的回馈也认为续航还 ok; 总结来说,如果平常只是单纯逛社群、滑网页、追剧看影片、社交回讯息、听音乐、偶尔拍个照、玩点不太吃效能的中小型游戏,没有太重度的手机需求大可放心 iPhone Air 的续航表现。
充电部分,没有跟进快充稍嫌可惜,但因为电池不大,所以充电速度倒也不会慢的慢的太夸张,就是过去几代iPhone的正常水平; 我用原厂20W充电头搭配随附的充电线,30分钟可从16%充到67%、总共花费110分钟完全充满。
4,800 万像素单镜头意外好用,能力范围内皆有不错的表现
最后规格上砍最凶的这颗 4,800 万像素单镜头,其实在大多数的日常拍摄情境是意外好用,在它能力范围内的成像质量与 iPhone 17 Pro 相比不会有太大的落差,不放大抠细节的话几乎难以分辨差异,拿来记录生活、分享社群,作为方便随手记录生活的工具完全没问题。
因此选择 iPhone Air 并不用在意「拍的好不好看」,而是那些被妥协的功能(超广角、望远、微距、空间照片与影片、电影级模式)对你来说是否重要; 判断方法也很简单,打开相册检查过去一年内拍摄的照片,如果有80%以上都是透过主镜头拍摄,那就说明单镜头其实蛮适合你的。
关于 iPhone Air 与 iPhone 17 Pro 的拍照对比,我有另外写成一篇文章,有兴趣想看实拍差异可以延伸阅读一下。
iPhone Air 体验总结:不是最完美,但却是最值得尝试的 iPhone
iPhone Air 是一只特色鲜明且定位清楚的机型,会入手 iPhone Air 的用户基本上都明确自己的需求,那些被妥协的功能并不会成为他们的痛点,就是想要一支轻薄、舒适、好用、够用的手机,而 iPhone Air 就是那个去芜存菁、同时富含创新的最佳产品。
所以你会发现目前为止 iPhone Air 的用户反馈都很正面,甚至有不少人是从 Pro 系列转投 iPhone Air 的怀抱; 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所谓的「创新」不一定是功能的堆叠,而是回到最本质的「基础用户体验」。
当初预购的时候,我是同时入手 iPhone Air 与 iPhone 17 Pro Max; 理由很简单,一来我认为它是今年最创新的 iPhone、还有就是非常好奇 iPhone Air 能带给我怎样的体验。
而回头检视这两周的使用状况,老实说我用 iPhone Air 的频率比 iPhone 17 Pro Max 高出非常多; 首先它并不会「难用」而是「够用」,再来每天都会接触的轻薄体验,真的会让人忽视规格上的妥协; 而且很神奇的是,我甚至会开始反思「牺牲这些功能来换取极致手感也并不是件坏事」。
所以即便 iPhone Air 尴尬的定价确实很难说服用户买单,但它真的是一只值得被给机会的好手机; 我也希望未来苹果会继续耕耘 Air 系列的产品,让更多人正视自己的需求,也愿意去重新感受轻薄够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