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个程序(世界是个程序 电影) aspcms.cn

️「缘起性空」

这个世界最根本的冲突不是左右之争,而是存在与虚无的冲突。只要你还积极参与这个世界,认为它是实在的,值得为之努力,那我们就没有根本分歧。

真正的威胁来自那些认为世界是虚假的人,那些觉得Discord群组比物理世界更真实的人。这几年欧美世界的恐怖袭击、政治刺杀,背后都是这个路数——虚无。

存在与虚无,这个最核心的冲突,正是儒释道三家早就解决了的事情。

用计算机程序的视角,来描述儒释道的思想,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老子整明白了世界是个程序,大伙都是NPC,修改不了底层代码,所以别折腾了。孔子同样看到了这一切,但他决定自己再整一套子系统aka周礼,来止息纷争。

老子把这个程序称为「道」。

「道可道,非常道」——它是世界运行的底层代码,我们只能观察到部分规律,永远没法完全把握。他观察到,所有人都是这个系统里的NPC,大伙都运行在同一个操作系统上,遵循着同样的底层代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系统对所有NPC一视同仁,没有偏爱。你可以在系统内打来打去,但你改不了系统本身的运行规律。既然大伙都是NPC,那打来打去有什么意义?所以老子的建议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但老子有个明显的局限:他只是发现了底层代码,建议大伙顺其自然,没提出任何建设性方案。老子是一个悲观的系统架构师,看到屎山代码绝望了,告诉大伙千万别乱动。

孔子看到了同样的事,但不甘心躺平。春秋,正是「道」失灵的时代。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主系统运行不好了,才需要子系统来补救。

孔子选择了一种悲壮的拯救世界方案:在世界这个主系统里,再建个子系统——「周礼.exe」。这个系统极其详尽,不仅规定「孝悌仁义」这些大的伦理原则,甚至连「如何吃甜瓜」这种生活细节都规定到了。

孔子的思路很清楚:只要大伙都按这个子系统运行,逻辑冲突自然就会减少了。

并且,孔子和老子有个共同点:「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搁置了虚无问题,只关心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好。

孔子的生态位相当于Linux之父,试图编写一个社会操作系统。但他的周礼子系统不兼容环境,从来没真正运行过。

对于王侯将相来说,这个系统太复杂,而且不能保证他们权力最大化。与其重装系统,不如找法家帮我写一个硬件驱动,主系统能跑起来就完了。

释迦牟尼同样看到世界是个系统,但印度老乡玩得更花了。他们做出了三个革命性创新。

第一层:多系统架构。老子和孔子看到的是一个主系统,释迦牟尼从婆罗门教那fork了无数子系统。佛教大的有六道轮回,印度教更有三界十四天,小的就无可计数了。就像无数个虚拟机、云电脑、沙盒环境同时运行。

第二层:行为分析算法——业力。老子只是发现了主系统的底层代码,称之为道,稍微解释了一下,表示大伙反正改不了。印度老乡则把主系统的底层代码,抽象出了一套行为分析算法。

大伙都是NPC,NPC的行为数据aka业力,决定了自己会去往哪个子系统。想去好的子系统,比如天道人道,就需要你表现出符合算法标准的行为数据。主系统算法都记在那的。所以要少看孙吧少刷抖音,抖音刷多了扣功德的朋友们。

第三层:越狱方案——觉悟即解脱。佛教告诉你可以彻底跳出所有系统。怎么解脱?删除数据。当你意识到这个世界是虚假的,意识到你可以删数据,你就可以删了。

明心见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佛教最厉害的一点:解脱不依靠任何外在条件,只需要觉悟。所以说,印度老乡才是领先一切意识形态版本的。老乡不仅看透了世界,还能卡bug。

但这里有个悖论。我们之所以还没解脱,是因为还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而这个世界到底真实还是虚假,是个无法证伪的命题。所谓「缸中之脑」悖论——你没法证明这个世界一定是真实的。

哪天你真正相信世界是虚假的,真正愿意删数据,你就真的解脱了。真假取决于内心,解脱亦觉乎一心。

不过,孔子的周礼.exe从没真正运行。所以,后来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回应。

儒家的好学生,王阳明的答案是:「心外无物。」

既然周礼系统不兼容外部环境,那我就把它安装在自己内心。我心里这个系统完好运行着,对我来说就够了。这是儒家思想的重大转向:从改造世界到修炼内心。王阳明的心学实际上非常接近佛教,都是向内求而非向外求。

但统治者不关心这些。他们说:周礼系统太复杂,我不想装,也没有安装环境。

法家说:那就不装了,我给你写个硬件驱动。硬件是权力,驱动是法律与刑罚。法家的逻辑极其简单:不关心世界本质,不关心道德伦理,唯一目标是权力高效运行。

所以说中国从来是「阳儒阴法」。儒家被法家套壳了。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如果老子和释迦牟尼早在2500年前就发现「世界是个程序」,为什么现代计算机、人工智能都是西方发明的?

答案是:西方被困在一个儒释道早已超越的问题里——本体论vs认识论的二元对立。但也正是这个困境催生了现代科学。

西方哲学2000年都在争论: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本体论说「世界先于思想」,认识论说「思想构造世界」。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本体论阵营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认识论阵营有贝克莱、康德、黑格尔。

这个冲突的后果是西方哲学无法摆脱「主体vs客体」的永恒对立。这催生了强烈的「我执」:我是谁?我为什么存在?我和世界是什么关系?

正是这种执念驱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西方人不停追问「我是谁」,就发展出了逻辑学和数学,试图用严格的推理证明「我」的存在。

不停追问「世界是什么」,就发展出了实证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认世界的客观性。不停追问「我如何认识世界」,就发展出了一整套科学方法论。这种焦虑、这种不安全感,反而成了现代科学最强的驱动力。

而另一边,儒释道从一开始就给出了答案:不要问这个问题。你不提出来这个问题,问题就不存在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如果你强调美,那丑就出现了。如果你不强调存在和虚无的对立,这个对立就不存在。

佛教的缘起性空是这个思想的极致。

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要依托别的东西才能存在,不可能单独存在。就像你屁股下面坐的这把椅子,你可以无限拆解下去,拆到最后本质是空的。

但这么多空的东西联系起来又组成了我们感受到的这个实在的世界。所有事物本质都是「空」的,但联系起来又构成了「实在」,二者不是对立而是一体两面。

现代科学证明了这个直觉。量子力学说电子既是波也是粒子,它的本质取决于你怎么观察它。你不观察的时候,它处在叠加态,既是波也是粒子。你一观察,它就坍缩成其中一种。这就是「空」:电子本身没有固定的本质,它的「实在」依赖于观察这个行为。这不就是「缘起性空」吗?

大语言模型更明显。你把一个神经网络的参数单独拎出来看,什么意义都没有,就是一堆数字。但把万亿个参数联结在一起,让它们互相作用,就涌现出了智能。每个参数本质是「空」的,但联结起来就产生了「实在」的智能。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技术实现。

为什么儒释道能消解二元对立?因为他们发现:世界是一个自洽运行的程序。在程序的视角下,主体和客体都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存在谁构造谁,只存在如何运行。

但这里有个巨大反转。太早慧不一定是好事,懂得太多就没有执行力了。

儒释道2500年前就洞察了真相但停留在哲学层面,西方用2000年追赶但用数理逻辑把程序做出来了。

强烈的我执驱动了逻辑学和数学的发展,驱动了实证科学的兴起,驱动了技术的爆发。图灵机证明世界可以用算法描述。冯·诺依曼架构实现了程序与数据的统一。信息论说世界的本质是信息。

西方用技术把儒释道的哲学直觉具象化了:老子的道=底层代码,佛教的业力=行为数据,缘起性空=波粒二象性+连接主义。

但在技术之前,西方也有一次思想突破。16世纪新教改革,伟大的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只要你相信你就得救。不需要教皇教会等任何外在认可,解脱存乎一心。

马丁·路德在西方思想史里引入了「一念成佛」的概念。

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现在的恐怖袭击、政治刺杀,背后都是虚无主义。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假的。这是个极其危险的话题,因为:一旦你思考「世界是否虚假」,你就已经部分相信了它是虚假的。这是个不可证伪的命题。

但儒释道早就给出了答案。缘起性空的意思是,世界既是真实的又是虚空的,不存在二元对立。真假取决于你的内心而非客观事实。

这才是核心:真假不是客观问题而是选择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程序,我们是NPC,底层代码叫「道」,行为数据叫「业力」,越狱方法叫「觉悟」。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

儒释道给了我们四种选择:解脱,觉悟即解脱;轮回,积累善业;建构,建构更好的系统;顺应,顺其自然。

你可以选择虚无,也可以选择存在。存在与虚无不是对立,而是一体两面。外在的一切都不重要,你内心的选择决定了一切。

接下来,请选择你的N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