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父母爱情》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安杰命好,一辈子有江德福当靠山,没吃过啥大亏。可再看她姐姐安欣,那人生简直跟坐过山车似的:前半辈子是穿得光鲜、身边全是文化人的优雅小姐,后半辈子却摔到底,成了揉面的工人,最后靠着自己的硬气,才算站稳了脚跟。她日子是苦,但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比谁都强。

其实安欣一开始的日子,比安杰还风光呢。她本身就知书达理,嫁的欧阳懿更是个才子 —— 字写得漂亮,说话还文绉绉的,俩人站一块儿,旁人都得说句 “郎才女貌,太般配了”。那时候的安欣,哪儿用愁柴米油盐啊?天天跟丈夫聊诗词、约朋友吃饭,日子过得跟诗一样美。可谁能想到,一场变故下来,啥都没了。

后来到了特殊年代,欧阳懿被 “戴了帽子”,直接被派到偏远的小黑山岛。那时候安欣还在哥哥安泰家暂住,哥哥问她 “以后咋办”,她特平静地说 “我带着孩子跟他一起去”。这话听着轻,其实分量重得很 —— 她要是想省事,完全能留在哥哥家,不用跟着遭罪,可她没丢下欧阳懿。都说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安欣却用行动证明,她俩是 “一起飞” 的那种,哪怕前面全是苦日子。

到了小黑山岛,安欣才算真的尝着 “苦” 是啥味儿。以前她是连家务都不用碰的小姐,现在得在小作坊里当压面工,天天揉面、压面,原先纤细的手变得粗糙,指甲缝里都藏着面粉;欧阳懿更惨,从骄傲的文化人变成出海打鱼的苦工,风吹日晒把他晒得黝黑,以前的文雅劲儿全没了,脸上只剩累。夫妻俩在岛上没地位,谁都能对他们指手画脚,两个女儿也跟着吃不饱、穿不暖。

安杰第一次上岛看姐姐,差点没认出来 —— 以前跟自己一样光彩照人的姐姐,现在穿着带补丁的衣服,眼神里全是累,安杰心疼得直掉眼泪。还好江德福是个重情义的人,知道情况后,想办法帮衬。那时候欧阳懿身份敏感,帮安欣却名正言顺 —— 毕竟 “戴帽子” 的是欧阳懿,安欣是自愿跟着受苦,本身没任何问题。江德福就借着这个由头,给安欣找了个当老师的活儿。

但机会来了,能不能抓住还得看自己。当年江德福老家来的燕凤,也被安排了临时工,可因为不识字,最后还是回了老家。安欣就不一样了,她本身就有文化,教孩子读书写字对她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她上课认真,对学生也有耐心,没多长时间就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认可。对安欣来说,这哪儿是一份工作啊?这是把她从体力活里拉出来的救命绳,更让她重新找着了尊严 —— 终于不用再当 “谁都能使唤的压面工”,成了 “受人尊敬的安老师”。

后来欧阳懿的处境也慢慢好了,因为有文化,被岛上的人当成 “文化人” 捧着,夫妻俩总算在岛上站稳了脚跟。有人问安欣 “是不是运气好”,她总说 “多亏了安杰和江德福”。可大伙都明白,要是当初她丢下欧阳懿不管,要是她没文化、不肯踏实干活,就算江德福想帮,也没地方下手啊。

在小黑山岛的十几年,安欣吃了太多苦,可从没丢过骨气。她没抱怨过命不好,没怪过丈夫拖累,更没借着妹妹的光偷懒。她就凭着自己的韧劲,把苦日子过出了精气神 —— 就算穿带补丁的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就算当压面工,也没丢了读书人的体面。

其实安欣的故事特实在:人生哪能没风浪啊?关键是风浪来了,你咋扛过去。她靠的不是运气,是对丈夫的情义,是自己的文化底子和那份不服输的劲儿。就算摔到底了,只要这些东西没丢,就总能慢慢爬起来,把苦日子熬出甜滋味。你想啊,要是她当初怂了、逃了,哪有后来被人尊敬的 “安老师”?所以说,人这一辈子,硬气和本事,才是最靠谱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