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000亿估值”遇上“10%生存危机”,解码AI巨头的估值迷局。2025年10月4日,商业媒体平台Morning Brew在X平台上分享了全球最具价值非上市公司的榜单,OpenAI以5000亿美元的估值高居榜首,超越了SpaceX的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贵独角兽。然而,埃隆·马斯克随后在社交媒体上直言OpenAI的估值似乎偏高,这一评论立即引起市场关注,也揭示了AI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
根据彭博社10月3日的消息,OpenAI通过员工股份出售交易将估值锁定在5000亿美元,参与投资方包括软银、Thrive Capital等巨头。这一数字与《福布斯》10月2日披露的马斯克个人身家持平。支撑OpenAI高估值的是其营收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OpenAI营收达43亿美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16%,主要来自ChatGPT Plus订阅(月活超1.2亿)和企业级API调用。然而,尽管营收增长,OpenAI仍未实现盈利,算力投入巨大——仅与英伟达的芯片采购合作就达1000亿美元,单月算力成本超过5亿美元,远高于43亿美元的半年营收。
马斯克与OpenAI的关系早已从合作走向对立。作为OpenAI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于2018年退出董事会,此后多次批评OpenAI偏离了非营利的初心。今年10月,他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在美国加州联邦法院起诉OpenAI,指控其窃取商业机密。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自己的xAI公司估值仅为1130亿美元,排在榜单第五位。这种估值差距可能是马斯克质疑OpenAI估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最新推出的Grok 4模型被其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AI”,在综合学术基准测试中取得了约25%的准确率,与OpenAI的Deep Research工具相当,显示其正全力追赶OpenAI。
马斯克的质疑并非孤例。OpenAI内部也发出警告:当前AI领域的估值已透支未来五年的技术突破预期。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95%的企业AI投资未产生可量化收益,大量资金涌入低效的“AI观光”项目。具体来看,OpenAI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营收亮眼却难以盈利,算力成本持续攀升;二是架构调整与微软博弈,控制权面临“生死局”;三是技术瓶颈与资本错配,“幻觉率”(生成错误信息概率)仍高达33%,限制了高风险场景应用。
马斯克的评论引发了市场的理性反思。一些投资者开始质疑OpenAI的5000亿估值是否合理。相比之下,xAI完成60亿美元融资,估值介于350亿至450亿美元之间;而Anthropic的估值/收入比已超过OpenAI。更值得关注的是,马斯克正将战略重心转向人形机器人领域,押注Optimus项目,认为其价值占比将达特斯拉总价值的80%。这一转向或许反映了他对AI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马斯克称OpenAI估值过高,不仅是个人意见,更是对当前AI投资热潮的理性警示。当OpenAI CEO奥尔特曼畅想“温柔的奇点”,认为AI将变革一切时,马斯克却警告AI毁灭人类的可能性为10%-20%。这场关于AI未来的大辩论,本质上是对技术发展路径和商业价值的深刻思考。在AI军备竞赛如火如荼的今天,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估值不应脱离实际盈利能力,技术突破需要时间沉淀。正如马斯克所言,即使人工智能技术有1/5的可能性会对人类构成威胁,但其利大于弊,我们仍然值得冒险进行研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度推高估值,忽视基本面。当泡沫最终破裂,只有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才能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