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理想和蔚来的服务表现尤为突出。这两家品牌都建设了自己的充电站,理想提供5C快充桩和普通快充桩,而蔚来则采用换电站与快充桩结合的方式。
据电车网友反馈,国庆期间,理想和蔚来的充电站都有服务人员为车主提供基本服务。理想主要保证自家纯电车型使用5C快充桩,而蔚来则保障换电站运行,并为车主提供免费饮料和小零食。在高速服务区,这种差异尤其明显。当其他品牌的车主在排队等待充电时,理想车主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充电,蔚来车主则可以享受免费咖啡和零食。
这种情况反映了自建补能网络的重要性。然而,建立这样的网络成本极高,一个换电站的建设和电网改造费用可达数百万。高速服务区位置紧张,需要与运营方协商合作分成,还需要维护团队。只有销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品牌才能支撑这样的投入。理想去年销售了三十多万辆车,蔚来虽然销量稍低,但车主付费意愿强,愿意为服务买单。这两家品牌通过增程或换电路线,将补能需求集中在自己的体系内,从而实现投入产出平衡。
相比之下,像比亚迪这样的品牌,年销量达三百万辆,覆盖各个价位段。如果要在全国高速上建设足够的充电站以满足所有车主的需求,成本根本无法摊平。因此,大多数品牌选择将补能交给第三方运营商,如国家电网、特来电和星星充电。这些运营商会全年考虑使用率和投资回报,不会为了七天假期大量增加充电桩。
结果是,其他品牌的车主在国庆期间只能与其他电车车主一起排队等待充电。运气好的话能找到空闲的充电桩,运气不好可能要等到深夜。没有人为他们倒水,也没有人帮助调配充电车位,更没有人告知下一个服务区的情况。
这并不是服务态度的问题,而是商业模式决定的。理想和蔚来通过自建网络只为自家用户提供服务,虽然投入大但体验可控。而其他品牌依赖公共充电网络,成本较低但体验不确定。平时还好,一到节假日问题就暴露出来。
特斯拉在国内也有超充网络,但其策略已发生变化,开始对其他品牌开放。这虽然增加了充电服务收入,但也减少了特斯拉车主的专属感。国庆期间,特斯拉车主可能会发现超充站也在排队,因为其他品牌的车辆也能使用。
目前,蔚来和理想凭借自建网络和服务,在节假日出行这一细分场景中建立了优势。尽管他们的网络密度还不足以覆盖所有路线,但在关键时刻,这种差异会被放大。购车决策中,补能焦虑是一个重要因素。谁能缓解这个痛点,谁就多了一个竞争筹码。
未来,随着公共充电网络的加密和技术进步,补能焦虑可能会得到根本性缓解。那时,自建网络的优势会减弱,竞争将回到产品本身。但至少在今年国庆,理想和蔚来的车主确实过得比其他品牌更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