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顾佳因刷爆信用卡买下爱马仕包包,成功进入了“太太圈”,刷新了观众对富人生活的认知。富人对奢侈品的需求显得非常普通,而且许多人都是品牌的VVIP,享有优先购买限量版和孤品的特权。除了真正的富豪,许多高收入群体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奢侈品,不过他们并不总是能轻松买到想要的物品。以下就是其中的一个真实案例。

浙江宁波的杜女士便是这样的消费者,她向媒体求助,称自己为了购买一款爱马仕包,在半年内消费了140万元,结果却被告知仍然没有资格购买自己心仪的包包。

杜女士家境不错,经济上不需太过节省,喜欢购物,常常用购物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她尤其偏爱奢侈品牌,尤其是爱马仕。以前,她曾去过其他城市和海外的爱马仕店铺购买,但由于疫情,她只能选择在本地宁波阪急百货的爱马仕专柜购物。

在2026年,杜女士看中了爱马仕的一款铂金包,价值8.9万元。店员告诉她这款包是热销款,需要排队等待,杜女士对此表示理解,毕竟奢侈品常常限量供应,大家都懂这个规则。她也曾经历过排队等包的情况,于是她在店员那做了登记。

然而,不久后,店员又通知杜女士,这款包的排队人数太多,并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拿到。如果她真的想买到这款包,必须让自己的消费记录更漂亮。杜女士明白,店员指的是奢侈品销售的“配货”规则——要花更多钱才能获得购买资格,但她并没有得到具体的配货比例。

杜女士开始在网上咨询,很多网友给出的比例在1:1.5到1:2之间。她根据这些信息算了算,觉得如果消费20万元左右应该能拿到包,于是她再次回到店里购物。她购买了一些衣服和首饰,总共花费了大约20万元,心想应该够了。然而,店员告诉她,她前面排队的顾客消费记录比她的更好,必须再消费一些,才能让账号更“漂亮”。于是,杜女士又购买了两个不太热门的包包,花费了不到10万元。

随着时间推移,店员告诉她,由于她是新会员,第一次申请热门包会比较慢,但只要成功申请一次,之后再申请热门包就会容易很多。接下来,店员建议杜女士,不要只买衣服和包包,应该选择更多不同品类的商品来平衡账户,让自己的消费看起来更“多元”。于是,杜女士开始无差别地购买更多商品,包括1900元的碟子、6万多元的项链、500多元的沐浴露,甚至还买了一个价值1万8的狗窝——尽管她家里养的是猫。她坦言,自己买这些物品完全是为了提高消费记录,而非出于实际需求。

仅仅半年时间,杜女士在这家店的消费总额就达到了140万元。然而,即使如此,她依旧没有得到心仪的铂金包。她的朋友们也在通过类似的“配货”方式申请包包,其中一些人已经成功获得了心仪的包,但杜女士依然没有消息。

2023年初,杜女士再次向店员询问包包的情况,结果店员直言不讳地告诉她:“我就不给你包,你能怎么样?”这种态度令杜女士感到非常愤怒和不可思议。最终,她决定将这件事公之于众,向媒体求助。

记者跟随杜女士来到了宁波阪急百货的爱马仕专卖店,然而店员不仅阻止了采访,还对记者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态度。尽管如此,杜女士还是向记者展示了她在该店花费140万元的账单和与店员的聊天记录。记者对她的账单表示惊讶,但杜女士并不在意,她解释说,购买那些高价无用商品(如狗窝)完全是为了让自己的消费记录看起来更好,满足门店的要求。

媒体曝光后,事件迅速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对奢侈品消费潜规则表示惊讶,尽管不少人对杜女士的遭遇表示同情,但也有网友指出,奢侈品配货规则早已存在,并且这种情况并非个例。配货比例一般为1:1.5至1:2,而一些商品甚至是仅为特定的高端客户准备的。业内人士透露,配货的商品通常是那些销量较差的特殊商品,如杜女士购买的狗窝、苍蝇拍和扑克牌。

面对媒体的关注,爱马仕官方客服明确表示,爱马仕并不存在配货的说法,任何商品只要店里有货就可以正常购买,但对于杜女士的投诉,他们未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商场方面也表示,他们会按流程处理此事。

杜女士最终表示,尽管她曝光了此事,恐怕以后再也无法在爱马仕购买任何商品,但她希望通过媒体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所经历的不公。在接受第二次采访时,她解释道,自己之所以坚持要买这个包,是因为“女孩子嘛,不开心时就用买个包来哄自己。”然而,最终她的花费却没有带来她所期望的快乐。

这起事件不仅让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销售方式产生疑问,也让人们对奢侈品行业的潜规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