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好笑”为硬通货,《喜人奇妙夜2》第二期下已然通货膨胀至两极分化——一半作品令人笑不出来,另一半则将人带往宇宙之中。

看完当天,我发朋友圈称:莫再以创意为借口好笑才是喜剧之关键,而此次确有人将创意化为生产力,且顺带提升了价值。

先直截了当地给出结论,六个作品之中,仅《那日我在楼顶》与《情不自禁》能让人觉得票价花得值当,这两部作品并非依靠演员挤眉弄眼,而是将生活中那些最阴暗的小角落挖掘出来晾晒,还搭配上心领神会的反转,使得观众先是发笑,继而哭泣,哭完还愿意二刷,其余那四段则如同被抽了电池的玩具一般,仅有外形,咔哒几下便没了兴致。

用《生日被忘录》当作例子,编剧明显试着模仿那种“反复吐槽”的鬼畜节奏,可是那台词就像每三十秒就冒出来一回的系统广告,第一回出现的时候大家还礼貌地嘿嘿一下,到第三回就有人低着头刷手机;那撞衫梗更是离谱,仿佛直接把2014年流行的东西搬到舞台上,演员自己都不能痛快地笑出来,观众也只能干巴巴地跟着难堪地笑,给40分确实不冤枉。

接着上场的《秘密》勉强挽回了些许局面,李逗逗自己把“内心小剧场”给公开亮出来,台词数量还挺多,时不时掺和的几处方言还挺生动的,就可惜助演好像找错了方向,节奏一乱,金句就没法再给拉回来了。

我身旁的小姐姐轻声说道:“这恰似我那类看破却不说破的社恐日常,”此句话给六十分,多一分怕她心生得意。

真实让现场活跃起来的是《忘不了》,剧情相当陈旧,有失忆、追凶、连狗都作证人等情节,可是李梓溪一人饰演五个角色,把局长、凶手、狗子等都演绎成自身的表情秀,观众根本没心思嫌弃故事,第一眼就被她那“变貌似的”演技所震动,周铁男仅用肢体来辨别角色,难度犹如高考文综一样,可他们却把原本的85分提高到了视觉盛宴的境地。

《妈妈蜜》运用“误会错位”的手法,张兴朝一出场约三分钟左右便将“婆婆和女婿成闺蜜”的老套设定演绎成轻喜剧,杨佐夫一推门,观众立刻有反应,反转随即而至,虽说没什么新奇之处,但节奏很稳,好似一杯满是糖的奶茶,明明知道喝了会发胖却还是忍不住喝完,85分里有一半是因为那份舒适感

《那日我在楼顶》开篇仿若社会新闻:有人欲跳楼,楼下有人喊“快跳”,氛围阴森森的,我都不敢吭声笑,可紧接着画面展开,用纸片构成的宇宙将跳楼之人包裹,他就此飞进银河、擦过极光,最终落在楼顶边上的充气垫上,观众立刻明白:当想要寻短见时,先让想象力助力自己好好活一回,打一百分,没人说这有何不值

《情不自禁》紧接着开演把“情绪”幻化成穿连体衣的小人儿,在同学会现场欢快蹦跳,你原本以为男神是来叙旧的,没料到他已然出家;你原先觉得闺蜜会来解围,她却先递上一包安全套再陪你痛哭,舞蹈可不是陪衬,反而是情绪的主菜,观众一边顿生“啥情况”之感觉一边鼓掌,100分里起码有30分得归“原来我还能如此对待自身的情绪

观毕之后我便在思忖,为何好笑与深度仿佛跷跷板?

节目组一门心思往里头硬塞反转、硬赋予价值,笑点便被挤到一边;若只给梗没给内涵,观众笑过便罢,那天晚上我把两段满分的内容重看了三回,发现一个小窍门:它们都将“失败人生”摆到明处——跳楼、社恐、情绪崩溃——然后用轻松的方式包装,如此观众就在自嘲中找到慰藉,笑也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

别急着夸高级,我得说两句,稀里糊涂用一堆群演凑数,人多可不意味着能打动人,《情不自禁》里弄了十个情绪小人跳舞,头一回看确实觉得新鲜,第二回就默默数人数,第三回直接就出戏了,再看看《忘不了》,少了两个助演,节奏反倒更干脆清爽,喜剧不是大杂烩,调料放太多不见得更好吃,有时候简洁反倒更有冲击力,可导演组好像老是怕嘉宾镜头太少,担心粉丝觉得自家偶像被冷落,从而导致脱粉

接着唠唠女演员,李逗逗、李梓溪、尹贝希一个接一个来救场,我都纳闷,感觉节目组把经费都花在女演员的“多变人格”上了可镜头这么一转,编剧给她们设定的人物还是老一套,被分手、被催婚、被失忆之类的,就算演技再好也难有突破,我暗暗较上劲:下回能不能让女生当一回宇宙豪杰,别老是当情感炸弹?

想到这我又反驳自身:或许“情绪炸弹”才是真实的,哪个人不是一面上班一面心里痛苦?哪个人不是笑着去同学会回家静静拆杜蕾斯?节目将阴暗面展现出来,再给个彩色降落伞,咱们方能在安全距离里接触崩溃,换句话说,喜剧的最终作用不是让人笑到拍腿,而是拍肩——我懂你。

尽管弄清楚之后,我依旧期望看到嘉宾真吵架,当下这“peace&love”好似成了后续添加的滤镜之类的东西,就连淘汰之际都下不了狠心放出狠话,如此一来观众自然便没了太多讨论的兴致,我十分怀念早期选秀中“我就是要赢”的那股狠劲儿,虽说翻脸颇为难堪,可真实得让人着魔,要知道喜剧的核心是真实,并非那些虚的寒暄。

写到这儿,心里有个小疑惑:要是下一期节目把所有反转都去掉,就只剩满满的笑点,我还会给高分不?大概率不会,毕竟我被“笑里藏悲”的风格养得口味挺挑剔,单纯的段子就像方便面,闻着香可吃完总觉得口干;要是调料放太多,比如说今晚的《生日被遗忘那档子事儿》,把观众当笑话仓库,一个劲儿堆笑料,那分寸感导演组可得好好拿捏

最后给节目组留张纸条:明晰女演员的人物特点,裁去多余人员的半数,将宏大场景继续扩大,观众要求不多,有能让他们感同身受的角色,有能令他们开怀的笑声便好。

若遇“笑点与深度无法并存”之状况下次换一方式——先撰一有趣段子,再悄悄融入深意,如同将维生素藏于果汁中,我们会乐于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