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岁岁平安》自2023年5月于重庆杀青后,其上映进程始终牵动观众与业内的关注。这部由西南大学师生及校友团队主导的剧情片,原计划以家庭温情故事切入社会现实,却在发行环节遭遇重大阻碍。
据主创李骥透露,影片虽已完成拍摄,但因预算限制,制作方未能预留发行资金。这一短板直接导致影片无法进入传统院线排片体系——从拷贝制作、宣传物料到影院合作,每一环节均需资金支撑,而团队目前仅能通过产业放映、电影节展映等渠道维持曝光。2024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影片虽完成全球首映并获业内好评,但这种“以展代发”的模式难以转化为大规模公映。
行业生态的变化亦加剧了困境。近年来,贺岁档等黄金档期逐渐被商业大片垄断,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观众审美转向现实题材的趋势虽为《岁岁平安》提供市场基础,但缺乏发行能力的影片仍难突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局。
目前,制作方正通过众筹、品牌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力争在2025年底前实现公映。这一案例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青年创作者的热情与资源错配,艺术表达与商业逻辑的碰撞。唯有建立更完善的分级发行机制与创作扶持体系,方能避免优质作品因资金短缺而“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