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QC20耳机是一款上班通勤的听歌神器,那 BOSE QC20耳机好不好用呢?木耳小编带来bose qc20耳机体验评测,来说说自己对bose qc20降噪耳机的体验感受!

佩戴感受

硅胶套前端深入贴合耳道直接起到了隔绝噪音的作用,而鲨鱼鳍的尖角正好勾在耳蜗中起到了固定耳塞的作用,实际体验中大幅度晃动头部也不会脱落,只要固定好降噪单元,即使在跑步机上运动时也没有问题。BOSE的这个硅胶套质量不错,质地较为柔软,不会对耳道和耳蜗造成比较大的扩张感和摩擦感,可以长时间佩戴无压力。

耳机操控

线控背面是一个高品质的麦克风,连接手机进行通话,声音清晰,麦克风拾音效果也不错,开电话会议完全可以解放双手,不用一直举着手机。正面长条的我一直以为是音量控制,其实是播放控制按键,按压一下是暂停和继续播放,快速按压两下则是播放下一首。右侧是刚才介绍过的aware mode按键。真个线控设计算不上小巧,但是按键按压触感不错。

降噪体验

BOSE的主动降噪功能大家都该很熟悉了,通过降噪单元计算当前采集到的环境数据,产生一个纠正信号去抵消环境噪音,将用户需要听到的声音过滤后还原出来。这个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实时处理还是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才能实现,BOSE在这方面貌似是有过人之处的专利。

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打开降噪功能后的第一感受,只能说这个世界真的安静了。即使是在嘈杂的飞机和高铁上,一瞬间就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受,因为这个对比太强烈了所以刚开始用会有点感到惊喜。但是仔细体验后发现并非完全没有了噪音,而是噪音降低了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说低于让人感觉到烦躁的程度),细细分辨后可以很明显听到沙沙沙的底噪,飞机乘务广播仔细听也是可以接收到的,但是一切都变成了背景音乐了,大脑不用再被动去接受到烦人的噪音信息,也不会让整个旅途成为一种痛苦的体验。

音质听感

起听音乐的话,我个人认为用HIFI或者发烧友的标准去判断QC20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将它作为一款普通的耳塞更为合适。首先是3频均衡,低频不轰耳,高频不刺耳,中频耐听,作为一款随身耳塞,根据我反复比较,素质基本上可以我用了多年的出差塞森海MX985媲美。不过要拿它和家里同等价位的W3,UE900, IE80以及SONY EX1000来对比,那真是差太多了。在平日旅途中,流行人声,摇滚,日系动漫类型的歌曲,QC20都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特别是女声部分表现颇佳,邓紫棋、滨崎步、CelineDion以及Beyonce这些我喜爱的女歌手在它的表现下都可以达到不错的素质和听感。略有不足的是对某些男性歌手的演绎,民谣歌手李健的音色应该是很清澈,富有感情但是波澜不惊的那种,在QC20演绎下的李健确是多了3分的激情,听着有点急促,究其原因可能是唱到高频部分有些衰减,听觉上感觉收起来早了半拍导致的。特别拿了张信哲和熊天平这类清澈嘹亮嗓音做了比较,证实了这点。

QC20作为一副降噪耳塞,肯定还是要打开降噪功能来进一步分析其表现力。打开降噪后,明显声场开阔,人声靠前,通过这种突出人声的方式降低了听者对处理后的背景噪音的注意力。不过经过处理的声音有着浓厚的数码味,主要体现在音量自动提高,低频增强了不少,高频进一步削减。这个时候QC20的素质可能还不如一副iPhone标配塞了。但是在旅途中,我相信噪音和音质孰轻孰重大家都明白,BOSE为了达到良好的降噪效果只能对音质妥协让步,只能期待未来技术的革新,降低降噪处理对音质带来的损伤。

打开了降噪功能,在屏蔽噪音的同时也屏蔽了正常信息的获取,在旅途中的某些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BOSE在线控右侧设计了一个aware mode按键,当意识到有人与你说话,或者是在播报航班信息的时候,按下按键即使戴着耳塞也能正常收听到周围的信息(应该是通过线控上的麦克风采集外界信息反馈到耳塞里),结束后再次按下即可恢复到降噪处理的个人世界,可谓是贴心到家。

充电续航

续航方面,降噪模式开启后可正常使用16小时,比QC30多了6个小时,这个续航表现已经非常优秀了。并且耳机单次充满电只需2个小时,真可谓是商务差旅人士必备。

总结

QC20的售价为2098元,与QC30相比,它的造型更传统,同时有着不错的时尚感,也更讨年轻人的喜欢。所以,如果你接受不了QC30个性的造型,同时对于手边多出一块电池不介意的话,QC20就是你的菜。而且降噪和音质都还不错,上班通勤使用可谓是非常享受!

[BOSE QC20耳机开箱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