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响了一声,他刚想伸手去看,微信跳出一条提示:“支付成功,余额还剩不到三百。”他心里直打鼓,翻着钱包,发现家里熊孩子拿手机买了皮卡丘玩具。
那一刻,他感觉血压飙升。如今手机就是钱包,稍不留神钱就没了。谁家没几个淘气孩子,天天在手机上点来点去,支付跟玩游戏似的,谁能受得了?
其实很多人都不当回事,手机微信钱包平时都没动过安全锁。要是有人问:“你给钱包上过锁吗?”十个人里头能有九个说没弄过。有的人嘴里还嘟囔:“锁那玩意儿,麻烦,花钱还得输入密码,耽误事。”可真出了事,才知道啥叫心疼。
村里去年有个哥们手机丢了,钱包里的钱被人刷得一干二净,找谁哭诉去?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得劲儿。微信钱包不锁就是敞开门迎贼,就像村头井盖没盖好,谁都能栽跟头。
家里的孩子手快得很,抓起手机解锁一点,买游戏皮肤、买玩具,哪次不是一顿乱点。还有家里老人,点了两下,自己都不知道支付了啥,等发现的时候就晚了。邻居张嫂还跟他开玩笑:“你这手机要是扔路上,谁捡到,直接能当提款机用!”
他琢磨着,这事不能再拖了,得把微信钱包锁得牢牢的。说干就干,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先点“我的”,再点“服务”,顺着点到“钱包”。这几步走下来,脑子还在想:“这流程咋和逛早市一样,转来转去。”
钱包页面下面有个“客服中心”,点进去,里面有个“消费者保护”。看到这个词,他心里乐了:“这保护是真得劲儿,跟咱家大门插上门闩似的。”点了“消费者保护”后,页面跳出来一堆选项,他眼神一亮,盯住“安全保障”。
点进去,这里有个“金额隐私保护”开关,一推就能把钱包里的余额藏起来。心里头像偷着乐一样,想着别人看到钱包,啥也瞅不见,心里踏实多了。
旁边小侄子还在玩手机,问:“叔,你的钱包咋啥也没有?”他咧嘴一笑:“你以为你小机灵能得逞?”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安全锁”设置起来其实没啥难度。点进去,有两种解锁法,一个是指纹,一个是手势密码。
指纹他嫌麻烦,指头上沾了点油,怕识别不出来。还是选手势密码吧,画个圈,划个钩,像小时候在墙上画画儿。手机让他输入密码,一顿操作,终于把手势设置好了。确认过几遍,怕自己记错,特地在小本子上记了一笔:“右下——左上——中间转圈。”心里还挺有成就感,“这下谁也进不去了,钱包有了三道防线!”
设置完,他不放心,又退回来试试。点到“服务”,再点“钱包”,页面弹出手势密码框,只有输入刚才设置的那一串,才能进去。操作一气呵成,像吃饭一样顺溜。钱包下方的余额也隐藏起来,别人看见只剩空白。
旁边熊孩子再想点钱包,可惜进不去,干瞪眼。他回头看了看手机,心里舒坦了不少。想到以前家里孩子拿手机买皮肤,花个小几百,自己还傻乐呵呵地以为没事。这下不怕了,钱包锁得严严实实,谁都甭想捣乱。
邻居张嫂听说后也来凑热闹,说:“咋弄的,教教俺呗!”他摆摆手:“简单,照着俺走一圈就行。”有时候他也琢磨,微信钱包这种东西,现在比银行还方便。以前得去银行排队,填表,盖章,麻烦得很。如今手机一滑,转账、收钱、买菜都能用。
说是科技让人省心,但要是钱包没锁,省心变闹心,等于给自己挖坑。他跟村里人闲聊:“咱现在用微信,买东西跟逛集市一样,钱都在手机里,你说安全不安全?”大家都点头,说:“必须得安全,这玩意儿谁敢不锁!”
有一天他手机差点丢了,在公交车座椅缝隙里扒拉半天才找出来。心里直冒冷汗,想着要是钱包没锁,被人捡到,里面的钱还不是跟流水似的往外流。后来跟朋友合计:“手机就像自家小金库,钥匙得掌握自己手里。”有人调侃:“锁就是咱家的大门,没锁什么时候都不安全。”
关掉钱包锁也有路子,还是原路返回,点钱包,进客服中心,到消费者保护,再点安全保障,找到安全锁,点关闭就成。关掉前会让输密码,这一招防止糊涂人把自己锁外头。他自己试了试,密码不对,还真进不去。笑着说:“这比家门钥匙还靠谱。”
微信钱包安全这事,说到根上,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不怕钱丢?谁不怕熊孩子乱点?以前没上锁,心里总像有只猫挠着,现在锁上了,整天踏实多了。他乐呵呵地跟大家说:“咱的钱包不能让人随便瞅,管好自己的钱,比啥都实在。”
村里人都在学着上锁,左一个右一个过来请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边操作边聊着家长里短。有人还拿自家手机比划,问:“俺这个咋弄?”他耐心讲解,手把手带着走流程。操作过程中,大家都觉得新鲜,有人还用河南话逗趣:“这东西,俺老家叫‘锁钱罐’,谁要偷俺钱,俺揍他!”
其实微信钱包这点安全设置早就有了,只是很多人没注意。以前用手机,图省事,啥都开着,钱包金额明晃晃地摆在那儿。现在有了金额隐私保护和安全锁,感觉像给钱包穿了厚棉袄,冬天再冷也不怕。
邻居小王还夸他:“你这招好,俺再也不怕孩子乱花钱了。”过了几天,村里人都把钱包上了锁,互相开玩笑说,谁的钱包能被打开,请吃一顿羊肉汤。大家乐呵呵地守着自己的手机,心里也安稳了不少。
微信钱包就像自家小金库,门锁得紧,谁都难得进。科技发展到今天,安全成了头等大事。只要手机在手,钱包有锁,管好自己的钱,哪怕熊孩子再聪明,也别想捣蛋。他说这事其实早就该做,等到吃亏才后悔也来不及。村里人都认同,谁的钱包锁得牢,就是村里的“财神爷”。
有了这层防护,手机用着也顺心,钱包的钱像在保险柜里,一点不怕丢。这一招,跟祖先用锁头锁钱箱子一样,千年不变的道理,守得住钱,守得住心。微信钱包上锁这事儿,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不简单。关键是心里得有这个意识,动动手指,日子就能过得踏实。村里人现在都把这招当成家传秘诀,谁家红包最多,谁家钱包最安全。大家都笑着说,钱包不是铁皮箱子,锁上才是真安心。